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好孕媽媽攜手醫院婦產科,溫馨實錄順產全過程

好孕媽媽攜手醫院婦產科,溫馨實錄順產全過程

原標題:好孕媽媽攜手醫院婦產科,溫馨實錄順產全過程


生產時,我會經歷怎樣的過程?


「期待已久的時刻終於要來了,雖然覺得興奮,卻又交織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這種感覺好微妙,孩子啊,只希望你一切平安……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這一刻終於來了!生產方式怎麼選,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自然產要注意哪些事情?這次好孕媽媽攜手了專業醫師,走進產房,為你揭秘自然產的全過程~


自然產 第一產程


第一產程分為「潛伏期」和「活動期」,通常可入院待產,表示已進入活動期,即「潛伏期之後到子宮頸全開(從開4到10公分)的階段」,這段時間的宮縮頻率將更為密集,強度也更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蕭勝文建議,「產婦可選擇自費減痛分娩,控制子宮收縮引起的不適」;而子宮頸口擴張的狀況為:初產婦每小時約開1.2厘米以上,經產婦則為1.5厘米以上,整個活動期的時間普遍而言,初產婦平均耗時6到8小時,經產婦為4到6小時,但實際狀況因人而異,「如果產婦使用減痛分娩,活動期的時間可能要再多1到2小時」。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宋承嬡補充,「對初產婦來說,即使子宮頸全開,還要看胎頭是否下降到陰道口,呈現「呼之欲出」的程度,代表是可送入產房生產的時候了」,但第二、三胎,大約開6至8公分,即可推進產房。


相關育兒知識,點下劃線內容了解:


媽媽腹中十月修鍊記 驚嘆生命之旅如此神奇!



第二產程


第二產程是指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的階段,產婦每隔1至3分鐘會感到陣痛1次,每次持續60~90秒。蕭勝文醫師表示,「第二產程需要產婦配合子宮收縮來用力,讓胎頭隨著子宮收縮的力量被擠出產道」,因此,當收縮開始時,產婦必須深吸一口氣,憋住約10秒以上,等到收縮停止再休息,等待下一次收縮的開始。一般而言,初產婦在2小時以內,經產婦在45分鐘以內會分娩。如果先生進產房陪產,請配合醫護人員的指導,成為產婦最大的支持力量」。


蕭勝文醫師補充,「若是初產婦,通常需要剪會陰,一般做法會先打麻藥再剪,若是全程使用減痛分娩,就不需要另外打麻藥了」。

相關育兒知識,點下劃線內容了解:【好孕科普】自然分娩 媽媽要知道的5個問題



第三產程


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稱為「第三產程」。通常胎兒娩出後,醫師一手輕拉臍帶,胎盤自然會輕輕被拉出來,另一手同時從腹部往下壓住恥骨部位,避免因大力拉而造成子宮外翻。這段時間大約5至10分鐘,最多不超過半小時。為了讓胎盤順利娩出並預防產後大出血,蕭勝文醫師指出,「胎兒娩出後,護理師會在點滴中注射子宮收縮劑,幫助子宮收縮」。


胎盤娩出後,醫師須確認胎盤的完整性,必要時,以手伸入子宮內檢查是否有殘留胎盤組織,然後進行會陰縫合,縫合的難度與時間須視會陰裂傷程度而有所差異。完成縫合後,由護理師清洗傷口,為自然產產程畫下句點。


相關育兒知識,點下劃線內容了解:


【好孕提醒】媽媽想順產 這些條件要符合


產後觀察


生產結束後不是直接推回病房,而是留在「產後恢復室」觀察1至2小時,確定無產後併發症再送至病房。三軍總醫院產房護士長李佩蓉說,觀察項目包括血壓、呼吸與心跳等生命徵象、會陰水腫和子宮收縮狀況(配合子宮按摩),還有產後解尿是否順暢。如果產後4至6小時內未解尿,就要進行單次導尿,避免尿液積在膀胱內而影響子宮收縮,甚至造成子宮出血。同時間,可能還延續親子肌膚接觸,並進行相關衛教。


李佩蓉護理長提醒,「因生產時耗費不少體力,產婦第一次下床時,務必請家人或護理人員陪伴以預防跌倒,建議從起身到下床走動前,逐步改變姿勢,而不要猛然改變姿勢而引起低血壓」。

相關育兒知識,點下劃線內容了解:


順產生孩子究竟有多痛? 如何減輕分娩疼痛?



產台親子皮膚接觸


李佩蓉護理長表示,「通常評估孩子的生命徵象正常,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可在完成初步護理(擦拭身體上的羊水、抽吸口腔與鼻腔的羊水、施打維生素K等)後,進行產台親子皮膚接觸。不過,如果剖腹產後產婦處於不清醒狀態,就不能進行皮膚接觸」。


與寶寶皮膚接觸的時長,自然產至少20分鐘,剖腹產則至少10分鐘;但如果剖腹產產婦下半身為手術無菌區,會特別避開,而將寶寶放在靠近產婦頭頸處。



產程3階段細說分明


看到這裡,你對自然產有足夠的了解了嗎?如果想知道更多,可以繼續閱讀產程3階段的詳細說明哦,掌握更多細節,為生產添增信心。


「自然產給人的印象不外乎有:以為快要生了,去到醫院卻被退貨、待產時間可能拖很長、產婦不知要痛多久,甚至還擔心最後是否要「吃全餐」?產前不妨花點時間認識產程,了解在生產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哪些事情,做好準備,相信可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第一產程?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


第一產程分為「潛伏期」和「活動期」,「潛伏期」是指開始規則陣痛後到子宮頸開3公分,潛伏期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當產婦有規律的宮縮頻率:初產婦每3至5分鐘、經產婦每5至7分鐘宮縮1次,加上子宮頸口擴張至3公分(經內診檢查),多可入院待產。


至於活動期,則是從潛伏期之後到子宮頸全開(從開4到10公分),此階段的宮縮頻率更為密集,約每3分鐘1次,每次持續40至60秒,而子宮頸口擴張的狀況為:初產婦每小時約開1.2公分以上,經產婦則為1.5公分以上。由於每位產婦的狀況不同(如:骨盆、胎兒大小與收縮力道),活動期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普遍來說,初產婦平均耗時6至8小時,經產婦為4至6小時。


葉長青醫師補充,如果產婦使用減痛分娩,活動期的時間往往可能要再多1至2小時,「雖然會讓產程變得較長,但不會那麼痛,產婦可以優雅地待產,好好休息以養精蓄銳,等到第二產程再用力」。


特殊狀況


產程遲滯:通常在第一產程中,子宮頸每小時擴張不到1公分即稱為「產程遲滯」,但實際狀況仍需要醫師現場評估。醫護人員會適時透過內診了解子宮頸擴張的進展與評估收縮狀況,若有需要,會透過以下方式試著改善子宮收縮狀況:


1. 注射藥物:「想要順利自然生產,子宮收縮若少了有效的力道與足夠的頻率(約3分鐘收縮一次),將可能延長待產時間,因此,醫師會考慮使用藥物以漸進式加強子宮收縮的強度與頻率」,避免因產程延長過久而須改剖腹方式生產。


2. 人工破水:對於還未破水的產婦,「會考慮以人工破水刺激子宮以促進產程有所進展」。同時,檢查羊水顏色,「了解胎兒是否有特殊狀況」。

胎兒心跳不穩定:透過胎心音監測,了解胎兒心跳是否有異常減速的狀況。如果胎兒狀況不佳,儘快讓胎兒出生為處置原則。


葉長青醫師指出,是否從自然產轉為剖腹產,必須綜合產婦與胎兒的心跳狀況等因素進行評估,只要達到標準,就會考慮改采剖腹產,「如:子宮頸全開且用力2小時,但胎頭仍未下降;待產5小時,子宮頸擴張沒有進展」


但他強調,「產程變化有時瞬息萬變,實際是否改以剖腹產,需因個別狀況決定。面對生產的未知數,自然生或是剖腹產的決策要有醫師和病人雙方共同參與,醫師提出醫療處置之實證資料,病人則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彼此交換信息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生產方式。葉長青醫師表示,「為求母胎平安,醫師與產婦都在同一條船上」。



第二產程?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


產婦於此階段,每隔1至3分鐘會感到陣痛1次,每次持續60~90秒。一般而言,初產婦在2小時以內,經產婦在45分鐘以內會分娩。通常在子宮頸全開後,確認胎頭下降的狀況,以評估送上產台生產的時機。


葉長青醫師表示,「第二產程可說是最辛苦的階段,產婦要用力,家人要陪產」。此外,也是產房護理師發揮價值的時刻,因為產婦必須在適當的時間用對力氣,才能順利娩出胎兒,這就有賴經驗豐富的護理師指導產婦,配合每一次的子宮收縮用力,讓胎頭隨著子宮收縮及子宮頸的擴張而下降。歷經第一產程貼身且長時間的陪伴,護理師對產婦的個性有所了解,懂得掌握方法協助產婦何時該用力、怎麼用對力氣,好讓產程進展順利。若有進產房陪產的丈夫或家人,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了解如何給予產婦最大的支持力量。


為了方便胎兒娩出,通常需要幫初產婦剪會陰,剪會陰之前,會先打局部麻藥,再視產婦用力狀況,適時剪開會陰;至於經產婦,則未必需要剪會陰。


特殊狀況


若出現胎頭遲遲降不下來,胎心音又不穩定的狀況時,為了確保胎兒平安,葉長青醫師指出,醫師會視狀況評估適當的處置方式:

胎頭夠低時:考慮使用真空吸引器或產鉗等器具,協助胎兒可儘快娩出。


胎頭仍高時:立刻轉以剖腹方式生產。



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胎兒娩出後,相信產婦與丈夫莫不專註寶寶的狀況,期待護理師能夠趕快完成相關處置,將寶寶抱到胸前進行親子肌膚接觸。然而,此刻另有護理師在胎兒娩出後,在點滴中注射子宮收縮劑,幫助子宮收縮,順利讓胎盤娩出,並預防產後大出血;主治醫師則注意胎盤娩出狀況。


一般來說,胎兒娩出後,大約5至10分鐘,至多不超過半小時,胎盤即會娩出。葉長青醫師表示,為預防產後大出血,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第三產程積極處理」之建議,包括:


給予預防性的子宮收縮劑:透過肌肉注射或以點滴方式給葯。


牽引臍帶:在分娩胎盤時,以持續有控制的力量牽引臍帶,讓胎盤自行娩出。


子宮按摩:在胎盤娩出後按摩子宮。


胎盤娩出後,確認胎盤的完整性,並檢查子宮內是否有殘留胎盤組織,之後則進行會陰縫合,由於會陰裂傷的程度不一,縫合的難度與時間有所不同,縫合完畢後,護理師會沖洗傷口,至此,生產過程告一段落。

特殊狀況


胎盤滯留或剝離不全:雖然產前可評估嚴重的植入性胎盤,但有些植入性胎盤因胎盤位置在子宮後壁,超音波不易掃描到,就難以在產前檢查得知。葉長青醫師表示,「當胎盤與子宮剝離不夠完全時,會試著以手伸進子宮剝除,以北榮的做法為例,會請麻醉科醫師協助,藉由麻醉藥物讓子宮放鬆,產科醫師則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利用手或器械進入子宮移除胎盤組織」。


產後大出血:判斷出血原因為何,包括:子宮收縮無力、胎盤滯留或植入性胎盤、產道撕裂傷與凝血功能不全等,確定原因以進行適合處置方式,以發揮止血效果。



產後觀察重點


葉長青醫師指出,產後,會先讓產婦待在「產後恢復室」,除了觀察生命徵象、子宮收縮狀況外,產後解尿是否順暢也在觀察項目之內,「因胎頭下降,擠壓到膀胱,而使膀胱暫時出現功能失調,若在4至6小時內未上廁所,就要放置導尿管,避免尿液積在膀胱內而影響子宮收縮,甚至造成子宮出血」。


此外,他提醒,產後第一次下床,要慎防跌倒,下床前,慢慢改變姿勢,先將床頭搖高,靠著坐幾分鐘,再到椅子上坐一下,試著起身,確認無虞後才緩緩踏步移動。若要上廁所,建議有人陪著為宜。


本文由好孕媽媽採訪諮詢專業醫師,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 的精彩文章:

得了子宮肌瘤對懷孕影響大嗎?
林宥嘉喜迎獅子座寶寶,希望「酷比」平凡就好!

TAG:好孕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