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面子真不小,袁紹和曹操紛紛邀請,為何到頭來卻都未能如願

此人面子真不小,袁紹和曹操紛紛邀請,為何到頭來卻都未能如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管寧傳》附《胡昭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獻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之間,主人公名叫胡昭。原文如下:

胡昭始避地冀州,亦辭袁紹之命,遁還鄉里。太祖為司空丞相,頻加禮辟。昭往應命,既至,自陳一介野生,無軍國之用,歸誠求去。太祖曰:「人各有志,出處異趣,勉卒雅尚,義不相屈。」昭乃轉居陸渾山中,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娛。閭里敬而愛之。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胡昭開始在冀州一帶隱居,同時婉拒了袁紹的徵召和任命,藏匿在鄉間。曹操就任司空、丞相之後,一再備齊禮物前來邀請胡昭為官。無奈之下,胡昭只好前去面見曹操。

胡昭對曹操表示,自己只不過是一介荒野之人,對軍國大事沒有任何的見識和興趣,請求曹操放自己回去。曹操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出仕或在野,各奔前程,都是在努力成就自己的志向。為了道義,我不會再勉強你了。」之後,胡昭轉而來到陸渾山中隱居,親自動手耕種,遊樂聖道,以晉書典籍自娛,深受周圍一帶百姓的愛戴。

本文要介紹的便是根據這個記載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胡昭投簪」,意為謝絕為官並退隱,後世多以此稱讚隱士。這句成語首見於唐代李瀚《蒙求》中的「逢萌掛冠,胡昭投簪」。「投簪」即為辭官歸隱之意。

胡昭不僅是漢末三國時期一位隱士,同時還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之意,其隸書的成就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等三國時期的書法大家齊名,還與鍾繇一起被稱為「鍾胡」,可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胡昭與龐德公、司馬徽等人一樣,淡泊名利,終生不願為官,只求自由自在。故此,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都無法說服胡昭。這大概就應了孔子的那句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或許在胡昭的心中,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都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明君吧。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七一:郭嘉說出這番話,註定呂布在劫難逃
董卓禍亂朝政,曹操袁紹倉皇出逃,只有這個人不畏生死慷慨就義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