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處暑養生,最關鍵是對付這幾件事!

處暑養生,最關鍵是對付這幾件事!

GIF

風動雲飛揚,暑出天漸涼

處暑養生記

處暑,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今年的處暑時間是2018年8月23日 12:08:30,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是夏天的暑氣依然未減,特別是南方地區,處暑之後,一般會出現「秋老虎」天氣,氣溫較高,空氣乾燥,陽光充足。

這些處暑習俗,你知道嗎?

那麼泥萌知道處暑都有哪些民間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處暑時節全國各地不同的習俗。

采菱

處暑時節,進入新秋,菱角或者深絳淺紅,或者深綠淺碧,如果把菱角搗爛浸泡,澄出粉,食用後可以補脾胃,強腳膝,益氣耐飢,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製成粥,能益腸胃,解內熱。

新鮮的菱角吃起來爽脆可口,有一股淡淡的清甜口感,老的菱角可以煮熟來吃,粉粉糯糯的,菱角米燒肉還是小粉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菜。

祭祖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大多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者是「中元節」,上饒就有過「七月半」的習俗。

出門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裡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開漁節

對於沿海的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一個大好時節,每年處暑節氣,在沿海一帶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開漁節時候,原本帆檣林立、千舸錨泊的靜態海面,瞬間成為機器轟鳴、汽笛長鳴、百舸齊發的活躍場景。開漁節的主要內容有千舟競發儀式、文藝晚會專場、海島旅遊、特色產品展銷、地方民間文藝演出等活動。

煎藥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處暑的飲食原則

處暑一到,秋天就真的來了,那麼,這個時候要吃些什麼來養生保健呢?雖然現在天氣還是很熱,但是飲食上和夏天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今天,就來跟小編一起看看處暑節氣里應該怎麼吃吧~

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因此,這個時節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

這些食物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尤其是處暑過後,天氣開始乾燥,會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比如生薑,在古代醫書中就有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作「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

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多吃清淡,少吃辛辣

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少吃點辛辣的食物,多吃一點清淡食物。

吃熱不吃涼

九月的天氣是變化多端的,也許上中午還是高溫天氣,下午晚上便是寒冷無比。所以在處暑這個節氣之中,大家不僅要注意好保暖,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涼的食物。

因為秋季逐步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患上一些常見的疾病,所以在飲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對身體很有好處

哪些食物最適合處暑時吃呢?

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複發。處暑飲食養生記住這八個字:潤燥、補肺、養陰、多酸

鴨肉

每個節氣都有一種食物,可當順應天時之「神葯」!「處暑送鴨,無病各家。」此時吃鴨最能:滋陰潤燥!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隨息居飲食譜》說,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鴨肉有滋潤的功效,可以防止秋季乾燥。

鴨肉性涼,在尚有暑熱的初秋食用,可以祛除暑氣,避免上火。鴨子的烹飪方法很多,除了最著名的北京烤鴨外,燉、煮、烹、炒都可以做出美味的菜肴。年歲大的人食用鴨子,可以選擇燉煮的做法,煮得盡量稀爛一些,減少油膩,也易於消化。

蘿蔔

秋吃蘿蔔賽人蔘,保健養生在其中」,可見秋季吃蘿蔔對人體大有益處。蘿蔔不僅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而且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等功效,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較高的食療價值

蘿蔔的頂部到3~5厘米處適宜切絲爆炒、做湯,也可以配羊肉調餡,味道極佳。蘿蔔中段適合生吃,用中段拌沙拉、做冷盤也都特別可口,另外也可以炒或做湯。蘿蔔中段以下到尾部,如果喜歡蘿蔔的辛辣味,可以選擇生吃此段,或者腌製成蘿蔔乾。接受不了辛辣味的人可以選擇炒、燉湯或做餡等烹調方法,可減少其辛辣味。

山藥

山藥因富含18種氨基酸和10餘種微量元素,及其它礦物質,所以有健脾胃、補肺腎、補中益氣、健脾補虛,固腎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益、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山藥粥就是一款容易消化、味道鮮美的秋季進補食療粥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優異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和多種生物鹼。不只味道鮮美,並且養分豐厚,藥用價值也很高。據《本草綱目》記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

干百合應選乾燥,無雜質,白色略帶淡黃色或淡棕黃色,質硬而脆、折斷後斷面有角質樣,鱗片小而厚者。注意避免挑選顏色過白的,可能用硫磺漂白過的,此類百合容易受潮且煮開來會帶酸味。鮮百合則挑選有光澤、個大、瓣勻、肉質厚、色白或呈淡黃色的。

蓮藕

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胃經,生吃能清熱潤肺、涼血散淤,熟食則將寒氣祛除,有養胃健脾、益血止血補氣的作用

因此夏季吃藕不但能令人「心歡止怒」,還能防止流鼻血。而秋天天氣變得乾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食藕還可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

處暑養生記住這6個要點

處暑之後,天氣漸漸轉涼,在這個時候,人們又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怎樣才能讓身體更加好地渡過這一段時期呢?

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

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秋乏」也就隨之出現。對付秋困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所以盡量在晚上10點前入睡

中午有條件的話,午休半小時,也利於化解睏乏。而且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養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應充分利用睡眠來調養身體。

多喝水、多喝粥

處暑後,天氣較為乾燥、少雨,人體會因此不適,發生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髮枯燥、嘴唇乾燥或裂口、大便乾結等秋燥現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

保護臍部,預防疾病

「秋凍」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但小粉要特別提醒一下小仙女們,「秋凍」要因氣溫和個體不同而區別對待,不能盲目。

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是人體容易受涼的部位,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身體不適。而寒氣如果在小腹部位積聚太多,還會導致各種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少吹空凋,少開電扇

處暑時節早晚溫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發作,也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而經常吹空調、吹電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適量鍛煉要堅持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煉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貼秋膘要循序漸進

進入初秋,夏天裡比較差的食慾逐漸好轉,人們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貼秋膘,以便為應對秋冬的寒冷儲存能量。但是,處暑節氣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

處暑養生,除了注意以上這6個要點以外,大家平時沒事的時候還應該多喝水,多注意保暖,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早起早睡,這樣的話才可以讓自己身體更加健康,遠離多事之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饒協和醫院 的精彩文章:

疫苗之後,除了狂翻孩子病例,家長還應注意這5個問題

TAG:上饒協和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