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可能很多人都將印象筆記用錯了

可能很多人都將印象筆記用錯了

第 320 篇文章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5分鐘

印象筆記是Evernote的國內版,不是簡單的中文版,現在是兩個獨立的發展路線,雖然外表上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在功能和業務上已經有不小的區別,印象筆記基本上支持很過國內的平台和軟體,賬戶體系獨立,伺服器獨立,例如支持微信,而國際版的Evernote更多的是支持國際上的很多應用和軟體,而這些中的大部分在國內都無法使用。

這裡多說一句,當在微信上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想要保存下來,對於iPhone用戶來說是痛苦的,點開右上角的三個點,發現都是分享鏈接出去,而最後邊卻有個印象筆記的圖標,可以方便的把文章保存下來,這個位置在微信的早期版本里就已經有,試問,那麼國內軟體不想在微信上出現?但微信卻只對印象筆記如此偏愛,一時羨煞旁人。

印象筆記可以說是國內國際筆記類軟體的鼻祖,後來還有為知筆記和有道雲,其他小的筆記軟體很多都已經掛掉了,因為做這個很難賺錢。我從2011年開始使用印象筆記,當時還是國際版的Evernote。

一開始使用並沒有理解這款筆記的初衷,他們的願景是成為人類的第二大腦,很牛逼,但並未真正理解,當時雲盤稀少,我只是將它作為手機端和電腦端文獻互傳的一個工具,將每天的工作日記用簡單的幾句話記錄下來。沒想到,這一路用下來已經7年。

後來逐漸不再滿足於每天記錄一點東西,存一點文件、文章、圖片啥的。真正的轉折點還是中文版印象筆記的推出,記得當初官方還建了群、博客、微博,徵詢大家意見,這些平台應該講側重點放在哪些方面,我和早期的Evernote眾多用戶一樣,希望官方能在這些平台上多分享分享印象筆記的各種優秀使用方法。

雖然當時已經有不少達人用戶將這款軟體用出了各種花,但是門檻還是很高,一般人很難入門,尤其以台灣博主「電腦玩物」,早已經超越了這是一款記事本軟體的用法,可以用作GTD,甚至發明了子彈筆記法,連官方的人都自嘆不如。這些零零散散的各式各樣的奇葩使用方法被官方收集起來加以介紹後。印象筆記開始逐漸被更多人接受和使用。

我也在此過程中收穫頗豐,開始逐漸理解那個「第二大腦」的深層含義,嘗試各種花樣使用方法。

在國際版速度越來越慢的情況下,一狠心轉到國內版的印象筆記,並且成為付費用戶,因為一次性導入數據量過大,只有付費用戶的流量才足夠,免費用戶每月流量60M。成為付費用戶後不再有流量焦慮,同時也享受到了更多高級功能。才逐漸形成自己的使用套路。下圖是我的筆記本組:

如果你只是將它作為一款記錄軟體的話,那麼他和其他任何記事本軟體甚至手機自帶的備忘錄沒有兩樣。

但是作為第二大腦,你在每新建一個筆記本、筆記本組、一個筆記的時候,始終要以未來如何方便查閱為出發點,那麼就會完全不同,並不是記下來之後就不再翻看,那麼它會和垃圾桶無異。

但是更多人是將印象筆記作為知識管理軟體來使用,收集也好,整理也罷,最終是為了明天方便查閱和翻看的。

多數從各處收集而來的文件、網頁、文章、圖片、郵件等不是一股腦的塞進去,我在頂端建了一個inbox的收件箱筆記本,大多數的未經過整理的內容都會發在這裡,等待整理歸類,大部分時候是要將很多無用的內容刪除掉,一篇文章中可能有用的只是個圖標和幾段話,整理之後歸類到相應分組筆記中去。

隨著筆記的越來越多,後期想要逐個去翻閱,很難找到當初收集的內容放在哪了,所以,這就需要在不同的內容上打上不同的標籤,配合印象筆記強大的搜索功能,逐條翻閱已經用的越來越少了。

很多人的辦公主力都是電腦,收到和處理的文件都是在電腦的不同文件夾來完成這種文件內容的分類整理歸檔。但電腦有先天性的缺陷,無法每時每刻帶在身邊,時時在線。

而移動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微信成為辦公溝通紐帶,手機端的寫作越來越頻繁。而印象筆記全平台的同步可以幫我解決這個痛點,並且能和微信、outlook等過工作中是使用頻次很高的軟體方便的協同。

一直以來,很多人在問我的印象筆記分組,我並沒有將其分享出來,因為我的分組對你的意義不大,只有根據你自己的需求去不斷摸索,機構化,那才是真正你的第二大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oojen 的精彩文章:

TAG:jooj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