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低睡眠需要的演算法

最低睡眠需要的演算法

編者按:李克富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心理諮詢行業領軍人物,新陽光研究所創辦人,出版《三個月改變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聯想》等近十本專著。李老師「後現代思維」可謂拍案叫絕,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並快樂著」,現承蒙李老師同意,編髮其生活心理隨筆,以饗讀者,相信朋友們受益無窮!

每天少睡幾個小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總覺得自己不該少睡那幾個小時;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眠的恐懼——醫學視野下的失眠症患者其實在心理諮詢師眼中更像是患了恐懼性神經症!

當我不想睡的時候竟然睡著了!

由於我在9日早晨的塗鴉中只是提到了「最低睡眠需要」(MSR)但沒有交待具體的計算方法,似乎吊起了很多朋友的胃口就特別想知道。我曾說過,不是我保守不想告訴大家,只是因為這樣的方法既不嚴謹也不科學,深怕說出來把某些人誤導了。

昨天我微信曾經受益於此法的周先生,建議他從個人體驗的角度分享一下經驗和體會。他很快就按要求以文字的形式給了回復,我略作修改後黏貼如下,僅供感興趣者參考。

必須聲明的是,正如周先生所說,「將這種方法推薦給其他失眠者後,多數人根本就不起作用」,而我本人在使用此法的過程中也並非都能見效。與其說周先生是我諮詢生涯中的成功者,倒不如說他是其位幸運兒更為恰當一些。

夜晚正是跟睡神鬥爭的時間

我患有失眠多年,看過很多醫生,也嘗試過各種治療方法,藥物更沒少吃。2012年春節前找到李醫生,就是那次諮詢讓我知道了MSR並學會了計算方法。一切正如李醫生所言,當我確定自己每天只需要睡眠5個半小時——「超過這個量就是浪費」時,失眠的問題真的不只是改善而是徹底治癒了。

記得諮詢的當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樣9點就上了床,依然是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早晨5點醒來,妻子說我昨晚是11點才睡著的。

按照諮詢時李醫生所教導的,第二天晚上我熬到11點才上床,妻子告訴我是半小時後睡著的,第三天早晨5點準時被叫醒並強行下床不能再睡。

第四天如法炮製,我堅持11點半上床,還是第五天的早晨5點準時被叫醒。這次不用妻子說我便知道是幾點睡著的——太困,一上床就睡了過去!

由此,我確定自己睡眠的最低需要(MSR)是5個半小時。

計算方法就是如此簡單:在固定自己的醒來時間後,將自己的入睡時間依次順延,直到上床即入眠——此時段的睡眠時間就是其個人最低需要。

我個人的體會是,成功且準確的計算有賴於兩點:第一是家人(配偶)的幫助,否則入睡時間難以準確記錄,儘管起床時間可以藉助於鬧鐘;第二是一定要堅持到前一天的入睡時間才能上床,而且其他時間堅決不能睡覺,尤其是不能睡午覺。

後來我反思過,自己失眠的原因主要是聽信了「每天必須睡足8個小時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的傳言。通過諮詢讓我知道,敏感和易受暗示既是我個性的優點也是缺點。李醫生說過,將我的失眠治癒的不是心理諮詢師,也不是我對MSR的了解和堅信,而是我充分認識並有效利用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對此我非常認可,因為李醫生的這個說法能夠很好的解釋為什麼當我將這種方法推薦給其他失眠者後,多數人根本就不起作用——他們並不知道在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後面還有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我十分推崇諮詢時李醫生跟我說過的那句話:每天少睡幾個小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總覺得自己不該少睡那幾個小時;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眠的恐懼——醫學視野下的失眠症患者其實在心理諮詢師眼中更像是患了恐懼性神經症!

有時候「缺點」不用克服而完全可以利用。這話讓我受益終生。

看!學學!

儘管我數次在塗鴉中提到「MSR計演算法」也經常在門診上使用,但我內心裡清楚這是個偽概念。我相信,所謂MSR,不只是每個人不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一定有著差異,千萬不能按成規墨守。

向慷慨分享自己經驗和體會的周先生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與工作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