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願眾生得大自在、福壽雙全!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願眾生得大自在、福壽雙全!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觀自在

無言 

00:00/07:40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

勢至菩薩德無疆,輔弼彌陀作慈航。

救苦直同觀自在,導西不異普賢王。

修因遍用根塵識,證果俱獲圓通常。

攝念佛人歸凈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2018年8月23日,農曆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祈願眾生得大自在、福壽雙全。

大勢至菩薩,音譯摩訶娑太摩缽跢,意譯「大勢至」「得大勢」或「大精進」,略稱勢志菩薩、勢至菩薩。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菩薩行動時,十方世界一切大地為之震動,故稱為大勢至。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脅侍,三者並稱西方三聖。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義

+

大勢至菩薩,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者)合稱「西方三聖」。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大勢至的意思,就是大勢來了。大勢來了,勢不可擋。任何事物,一旦大勢所趨,皆具有無盡的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又名大精進菩薩。

猶如一切佛菩薩之名本身也是表法的一樣,大勢至菩薩也猶如其名一樣,表大勢力的。任何事物,都有一股勢力,懂得借勢,就是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的法相

+

其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等,圓光四方的大小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到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能讓有緣眾生親自看見。只要見到他一個毛孔所放出來的光,就等於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凈妙光明,因為他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像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此菩薩以智慧的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思,就是智慧的大勢遍至十方。

大勢至菩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都顯得高尚莊嚴,其莊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大勢至菩薩坐下來時,首先中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然後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無數的三尊之分身,全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於寶蓮花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

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略比觀世音菩薩小。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茶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

——《觀無量壽經》

「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千,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

——《思益經》

「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悲華經》

大勢至菩薩受記緣起

+

根據《悲華經》記載,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八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

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世尊,如我以所有身口意業清凈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初成佛道時,我必於時首先請佛轉大法輪。跟隨彼佛說法度化,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進入涅槃之後,直至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凈莊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所有,平等無異。」

此時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凈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凈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凈莊嚴的世界,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離,乃至莊嚴凈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無差別。

微妙念佛法門

+

如何引發如佛智慧呢?佛在《楞嚴經》中借大勢至菩薩說出了微妙念佛法門——若眾生將心繫念於如佛一般的身口意實踐,即是與佛感應,即是念佛。如此,即是在眾生生死切近處做親切簡易的轉換,將如來之慈悲、安詳,默默替換妄想執著,使緣於六道之心,轉而緣於佛境。

大勢至菩薩說他以念佛方法修學成功,其關鍵在於「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集中心思,憶佛念佛,維持凈念,相續不斷。

二六時中,無論何時何地, 時時將身心幻化成自己最歡喜的如來形相,身口意皆似如來一般,處處顯現如來神韻,如來形相因神韻而顯靈明妙用。在此境界中待人接物,恆持不動。一切有情皆是我凈土眷屬,山河大地皆為我所顯凈土,無論所謂的善、所謂的惡皆為令有情成長而方便設教, 皆為我良師益友。 此身心即是念佛, 此身心即是佛念。

佛,就在當下的待人接物、動身發語中。如此, 身心世界、山河大地因我如來神韻而精彩,因我如來神韻而原本清凈本然。

以此念佛心,入如來願海,此心佛心,心心不二。以心緣心真帶質,如此,以念佛心證無生忍。

溫馨提示:《智游五台山》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文殊道場 的精彩文章:

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
供燈祈福,願生者福樂壽無疆,亡者離苦得超升

TAG:五台山文殊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