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打假進行中,然而商戶們不樂意了…
在8月1日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監司點名的拼多多,昨晚上交了一份「雙打行動」階段性說明。文中提到,僅8月2日至8月9日期間,平台已強制關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萬件,批量攔截疑似假冒商品鏈接超過45萬條。此外,拼多多還開設了專門的舉報郵箱,歡迎消費者積極舉報,以加強清理涉嫌假冒侵權商品的精準度和全面性。
【拼多多:打假進行中…】
上市之後的拼多多博得了更為廣泛的關注,而平台上一直備受爭議的「假貨」「山寨」問題也被拉到了聚光燈下。先有拼多多媒體溝通會上,一句「拼多多只是一個3歲的孩子」導致平台受到了更猛烈的質疑;後有包括《每日郵報》、《先驅報》、等海外媒體對平台上銷售的「進口產品」進行檢驗,並聲稱發現大量被稱為「進口食品」的商品,大多都是本地生產的產品,讓平台遭遇「拼多多模式不可持續」的評價。
而拼多多遇到的還不僅僅來自輿論的壓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監司點名要求拼多多,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關地方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對其平台上銷售山寨產品、傍名牌等問題,認真開展調查檢查。並表示「不管是第三方平台還是平台內經營者,只要構成違法,都將依法嚴肅處理」。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拼多多「痛定思痛,教訓深刻」,並於昨晚發布了上述的「雙打行動」階段性說明,並表示「通過升級技術手段,使消費者輸入山寨詞的搜索結果指向正規品牌,促使『傍名牌』商家無利可圖而主動停止此類行為」。打開拼多多App,我們以蕉下太陽傘為例進行搜索,發現第一個出現的確系號稱「官方正品授權」的專賣店。不過在搜索一些美妝品牌時,還是能看到售價38元的「香奈兒唇釉」。
【網友:依然有懷疑!】
但不管怎麼說,拼多多的「雙打行動」階段性說明證明了平台打假的決心,顯示了一個上市公司所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感。不過在拼多多雷厲風行打假的同時,依然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質疑。此前最新一期的《中國新聞周刊》中就質疑拼多多「『寬進嚴出』的打假方式是本末倒置」,「寬進嚴出有釣魚嫌疑」。
文中採訪到了一位拼多多商戶,其表示店鋪內的商品因為與描述不符,「根據拼多多的相關規則,需要對買家賠付,賠付金額為5月6日之前三個月內所有訂單總額的三倍」。文章還表示,「從最初小範圍處罰,妥協並接受罰款,到處罰升級,店鋪被關,資金被凍結。協商無果,不再妥協,最終選擇起訴拼多多,這是很多維權商家走過的共同道路」。
【商戶,如何去處罰?】
拼多多面向商家的打假真如商戶們所說,如此嚴苛嗎?我們查詢了最近更新的《拼多多假貨處理規則》,其中顯示的假貨處理措施有6條,包括商品永久下架、限制資金體現、視情節嚴重程度和銷售歷史終止與相關商家合作,以及「扣除商家保證金及/或商家賬戶貨款餘額作為消費者賠付金,用於對假貨訂單消費者進行賠付」。
為了進一步了解電商平台打假處罰措施,我們又在淘寶和京東上查詢了商家出售假冒商品的處罰規則,其中淘寶對出售假冒商品的商家會採取扣分形式的處罰,並視情況嚴重程度給予店鋪屏蔽、限制發布商品、刪除店鋪、下架所有商品以及查封賬戶等處罰,同時賣家還需按違規情節來繳納一定的保證金金額。
而在京東平台上售假,平台將會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採取市場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於違規商品下架、限制發布商品、屏蔽店鋪等處理。在平台對涉嫌假冒商品的店鋪進行調查後,會根據調查結果進一步對認定存在售假行為的店鋪進行關閉店鋪,關閉關聯店鋪等處理,同時踐行「若因出售假貨、水貨等違規行為被京東清退的商家,保證金依據合同及規則約定全部扣除」的管理舉措。
【平台治理:還需更透明】
拼多多為消費者提供賠付金的管理條例在電商平台行業中並不多見,不難推測拼多多平台對售賣假貨商家的嚴厲打擊,是為了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進而取得消費者的信賴。不過,依然有聲音認為拼多多提出的賠付系統不夠透明。
前面提到的《中國新聞周刊》在文章中援引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的觀點,認為拼多多在進行平台治理時,應該「提高售假處罰的執行效率和透明度,完善處罰體系,縮短處理侵權問題的時間,加強與有關政府、品牌和銷售商的合作」。
雖然黃崢說出「拼多多只是一個三歲的孩子」引起輿論質疑,但是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家年輕的企業、年輕的平台,雖然如今在打假問題上拼多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還很多,但像這樣一家年輕的上市企業,其未來是相當廣闊的。我們也相信公布了「雙打行動」階段性說明的拼多多,能在未來進一步規範治理平台內部,既滿足用戶,也能保護合格的商家。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不忘初心,魅族要推出手機HiFi新形態?
※YouTube月活躍突破19億 總互動數增長60%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