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是明朝最有作為的一位太監?這位太監的功勞絕不亞於鄭和!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太監總能與禍亂朝綱、誤國欺民的划上等號,縱觀中國古代封建歷史進程中,的確有不少禍國殃民的太監大行其道,秦朝的李斯、唐朝的魚朝恩、明朝的王振等等皆是此流。
然而,在暗黑涌動的太監隊伍中卻總有那麼幾個出手不凡保家衛國的清流,他們的存在不僅沒有悖逆歷史大潮反而成為流芳萬世的楷模,這些當中除了後世熟知的鄭和,還有被世人遺忘的亦失哈。
說起鄭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鄭和七下西洋,而在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前,他在靖難之役中其實也曾為朱棣立下過赫赫戰功,成為明朝歷史上首位登上權力巔峰的主事太監。
其實與鄭和同時期的還有一位叫亦失哈的太監,他的功勞與鄭和相比甚至可以說絕不再鄭和之下。
亦失哈,女真族人,生卒年不詳,史書對亦失哈的早期簡歷沒有記載,但從永樂九年開始,亦失哈被冊封為欽差大臣協同都指揮同知康旺一行在黑龍江設置奴兒干都司。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亦失哈應該很早就追隨朱棣了,估計應該是在朱棣在北平就藩燕王府時,亦失哈就已經跟隨在了朱棣身邊了。
作為女真族出身的亦失哈,不僅通曉女真語而且還精通漢語,加之又熟悉東北風土民情,且辦事乾淨利索、具備過硬的軍事素質,於是他作為除鄭和以外,永樂大帝的貼身太監而備受重用。
公元1411年,明成祖朱棣任命亦失哈為欽差太監出使遼東,亦失哈受命後,即刻率領二十五艘艨艟巨艦和數千名明朝官員沿黑龍江順流而下設立奴兒干都司衛所,並利用自己女真人的身份積極協調女真與明廷的關係,由於亦失哈的努力,遼東女真人紛紛歸附明朝中央政府。
兩年後,亦失哈再次出訪遼東時,發現先前修建的永寧寺被毀,亦失哈知道是部分心懷叵測不願歸附的女真人所為,從大局出發他沒有懲治肇事的女真人,而是重新修建了永寧寺。亦失哈以德報怨的做法讓當地的女真人紛紛感嘆明廷的恩威,前往拜謁者絡繹不絕,並表示永不反叛明朝,亦失哈得意之餘命人撰碑刻文:國人無遠近,皆來頓首,謝曰:「我等臣服,永無疑矣!」。
永寧寺一直保留到了清朝末年,嘉慶年間,日本人間宮林藏來到黑龍江下游看到永寧寺時,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眾夷至此處時,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
而另據1856年,駐俄商務代表佩里·麥克多諾·柯林斯沿黑龍江順江而下時,他這樣在自己的遊記中記述:「這些土著居民對這個地方(永寧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懷有一種神聖、持久和強烈的信仰,這種木片製成的花朵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獻禮,還可能加上一頭牲畜作為向這個地方的神抵贖罪的犧牲」,可見永寧寺碑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力非同一般。
大明王朝對遼東地區設置衛所加持精神方面的強大攻勢,明朝初年,中央政府對奴兒干都司的實際控制力絕對不只是流於形式。
只可惜,奴兒干都司設置後不久,明宣宗朱瞻基卻自廢武功撤銷了奴兒干都司的建制,並大肆將遼東駐守奴兒干都司的衛所不斷南撤,同時也將長城以北衛所全部裁撤。亦失哈雖然繼續被留用在遼東鎮守邊防,但昔日的奴兒干都司盛況再也難覓蹤影了。
宣宗的這種做法也為明王朝後世子孫埋下了危險的伏筆。公元1449年,也先率領逐漸強大的瓦剌部兵分四路大舉進犯明朝邊境,而此時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宣布親征蒙古,脫脫不花從漠東蒙古兀良哈出兵直取遼東開原,亦失哈與總兵曹義將脫脫不花打的流花流水。
但當亦失哈回過神的時候才發現,蒙古人的目標不在奴兒干都司,而是劍指千里之外正在塞外大同附近巡視的明英宗朱祁鎮,當亦失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時一切已為時已晚,土木堡之變爆發,50多萬大軍戰死,明英宗朱祁鎮成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虜。
土木堡事變發生後,刑部尚書劉孜無中生有彈劾亦失哈作戰不力,且含沙射影亦失哈憑藉女真族的身份有意通敵。明代宗朱祁鈺不辨真偽罷免了亦失哈在奴兒干都司的所有職務。
而伴隨著亦失哈的離去,奴兒干都司的遼東女真部族逐漸在蒙古人的攛掇下與明朝中央政府漸行漸遠,直到成為取代明王朝的頭號敵人,從這層意義上來講,明朝士大夫挖坑埋自己的功夫真可謂爐火純青,倘若沒有明宣宗的戰略失誤,女真族後來能否定鼎中原一切還是未知數。


※全球最顯赫的四大家族,亞洲就佔了兩個,最厲害的還是我們中國的
※球場現溫情,對手球員嚴重受傷後,恆大替補和隊醫急忙上前幫忙
TAG:夕陌說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