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相機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三隻眼

相機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三隻眼

Hey,我是汶川,一個頭上頂著貓的攝影師。

看到各尾巴分享的「攝影之路」後,今天我再次翻了下硬碟,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在旅行中的片段。

以下的照片,分別使用了卡西歐ZR100,佳能6D+鏡頭16-35、17-40,佳能5d4+鏡頭50定焦。

兩年前,其實我還寫過一篇文章,裡面用到了這張圖,大意是——

人們總是健忘的,也是善忘的,他們善於記住潛意識想讓他記住的東西,卻經常遺失了生活中的許多細枝末節。

而人生的許多滿足時刻,卻總是在不經意間,被不知道在哪裡冒出來的光,從無數個微如塵埃般的罅隙中傾泄而入,才得以盈足圓滿。

可這些瞬間,我們都忘記了。

但相機不會,作為我們的第三隻眼,它的眼睛雖狹隘卻公正,平實而客觀,老老實實跟在我們的身旁,一旦被按下快門,便一輩子記住了。

於是,我們時常與相機一起上路,去 FIND THE WORLD 。

01

我喜歡乘火車旅行,如果時間允許。

倚著車窗,狹長的走道,匆匆的表情,擦肩的都是故事。

人擠人滿滿的車廂內,拋下過往去往遠方,小女生眼裡閃爍著期待與不安。

我已經和朋友們跨越了大半個中國,享受在路上風塵僕僕充滿未知的感覺,

若是突然撞見了壯美而震撼卻可能這輩子永遠不會遇到的美景與瞬間,

心裡會猛地一顫,默默記住這一刻,視為是上帝的恩賜。

我一直很慶幸一件事,在大學的時候,曾花了幾段不長也不短的時間,走過了大半個中國,在西藏高山上觸摸最烈的陽光,在內蒙廣袤草原上厚重夜裡守著篝火、在滾滾風塵的沙漠中滑沙,在潮起潮落的大海旁吹風發獃。

第一次旅行,是五年前。

從未踏足遠方的小鎮青年,經歷了註定了一事不成的二十歲人生,註定了高考失敗,註定了敗在喜歡的人手裡後,生命像是突然走到一個無以復加的低谷。狹隘的我以為我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太陽會在早上六點升起,下午六點降落,大家都規規矩矩、按部就班地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理所當地陷入人生的一個又一個循環當中。

我不知道外面的大千世界長什麼樣子,不知道外面的人都過著怎樣的生活,不知道生命還有多少種可能性。

有一天夜裡三點鐘,習慣性地刷完INS,看貓力今天在哪裡都遇到了什麼人什麼事後?我關掉手機,突然覺得,不行了,我要出去了,還繼續呆在寢室的話我會發瘋的,必須得出去,再不出去我就活不下去了。

那時剛分手,特別抑鬱。

所以,我二話不說存(借)了點小錢,就這樣開始從廣州,一直走一直走,一直往北走。

02

我覺得人生中總得有那麼一個階段要漫無目的地閒遊浪蕩。

總得有些時間,你既是你,又不是你。

而旅行可以做到。

它是把自己,還給你自己,從你原本的軀殼裡面抽離出來,變成另外一個人。

而這一個人,沒有手機,沒有戀人,沒有親人,沒有工作,他是獨立的,不用在社交網路強顏歡笑,不用活在別人的期待當中,無牽無掛,可以到處流浪,可以隨地席地而睡,可以做一些平時完全不敢做的不敢想像的事情。脫離現實社會給予的種種的束縛,換了一副新的面孔,出現在了一個沒有任何人認識的地方。

第二趟旅行,是大三,和小丁出行一個月。

那一圈我們走過了:

廣州出發 凱里重慶成都九寨溝蘭州青海拉薩林芝魯朗日客則拉薩廣州

有人說,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動不動就對這醜陋的世界絕望了,紛紛出逃。

騎行318,搭車游西藏,窮游東南亞,達成文藝青年三大試煉。折騰完一圈後回到現實後,沒學位的一樣沒學位,沒能力的一樣沒能力,沒腦子的還是沒腦子。

可是,不去折騰一番,我還是在原地踏步,連點故事都沒,那不是更可憐么。

旅行不會改變任何事,日光之城拉薩如鐮刀般鋒利的陽光也未曾收割掉我心底的陰暗。

但如果不出去走走,你怎麼知道呢?

03

第三趟旅行,是大四,去了台灣半個月。

那一圈我們走過了:

廣州出發 台北花蓮墾丁台中台北高雄台北廣州

幾年前有次和一個攝影師朋友喝茶,他說道,攝影學習沒有捷徑,多拍多看多思考,特別是要多思考。如果每次開拍後只懂得啪啪啪地死命按快門,一定不會有進步的,只能為你帶來一套套千篇一律的糖水片。

學習攝影以來,真切地體會到一句話——相機只是一個教具,教給人們在沒有相機的時候如何看世界。

學習攝影之後,會開始用攝影的一些法則思考生活中的很多東西。

例如減法的美,例如構圖的美,例如色調的美。

例如再在網上看到那些讓你拍腿大喊一聲「艹,怎麼拍的」作品時,可以思考其布光、模特肢體語言、後期手法等。

攝影是一個圓,以為自己學得越多,那個圓就越大,殊不知圓外的世界才是真正要用心體會的。

04

後來,我們去了香港、澳門、馬來西亞、越南、緬甸。

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風景出現在你沒帶相機的時候。

而對於我來說,當明白旅行時的攝影是為了記錄,而不是為了正兒八經地記錄時,就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旅行本身了。

還去了韓國和日本。

和菜頭寫了一段我挺贊同的話:

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行事表,在每一個格子里填寫要做什麼,最後也做到了。

問題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這麼幸運,做不到對自己的人生有如此洞見,總得困惑一段時間。

如果畢業前可以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到中國各地走走,見見林林總總的事,起碼知道自己所處的國度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把「社會」、「國家」、「人民」這樣的抽象概念變成具體的形象,也就會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幸運的話,還將知道該前往哪裡。

我從不知道自己該前往哪裡。

直到有一天,我睜眼的時候,突然看到了蒙古包的天窗,就是中間一個圓圈,周圍都是都是木圍起來的那種天窗。

像是做了一場很長很長的夢,突然醒來。

我起身,推開門,走到外頭,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稀稀疏疏的羊群與馬。

我深吸了一口氣,原來我已經來到了大草原,已經離家好幾千公里了。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我的 vlog 1:入坑手沖咖啡
程序猿的福音?Google Flutter 迎來首個「發布預覽版」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