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那些改變世界的狗狗們五——來自閃電的力量

那些改變世界的狗狗們五——來自閃電的力量

哪怕資源不足、知識缺乏,只要你想,總能為別人做點什麼。

1949年,非常普通的一天,保羅·莫里斯·卓爾(Paul Maurice Zoll)接到通知:他的一位患者,去世了。

那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因為反覆昏迷而入院,三個星期里,醫生卓爾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仍然沒能挽救她。[1]這也是醫院裡常有的事,絕大多數人,會向前看,接受生命的無常。

卓爾沒有。

保羅·卓爾(圖片來源:news.harvard.edu)

密室

偵探小說里,常常出現「密室殺人」的橋段。卓爾的患者,與此相似。

屍體解剖顯示,她的腦組織嚴重缺血,然而,心臟和血管都沒有肉眼可辨的病變。

這便是阿-斯綜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由心臟節律紊亂引起的腦缺血。早在1761年,病理解剖學的奠基人,義大利學者喬瓦尼·莫爾加尼(Giovanni Battista Morgagni),就曾做過相關描述。[2]

莫爾加尼(圖片來源:nih.gov)

懸案

既然確診了病,就要一探究竟,好端端的,心臟為什麼忽然「罷工」呢?兩個世紀里,無數醫生思考過這個問題,現在,它又出現在卓爾面前。

卓爾對心臟並不陌生,他觀察過酒精對心臟的作用,研究過冠心病的病理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與老同學德懷特·哈肯(Dwight Harken)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的心臟手術,尋找取出心臟異物的辦法。

在跟心臟打交道的過程中,卓爾發現,心臟其實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器官。鑷子不小心碰到,都能引起它額外地跳動。[3]

當時的醫學界,已經知道,心臟的跳動由來自於竇房結生物電控制,這個不到兩公分大的小傢伙,每分鐘都產生幾十次電脈衝。電脈衝沿著肌肉和纖維進入心房和心室,使四個腔室規律收縮,人體各大組織便有了源源不斷的血液供應。

心臟節律性(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由此,卓爾得到了第一個線索:正常的心臟不可能突然停搏,一定是竇房結髮出的電脈衝,被什麼因素阻滯了。

線索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消除阻滯,恢復心臟的節律呢?

要想找到答案,卓爾需要更多的線索。在尋找線索的過程中,一種生物頻繁地躍入他的眼帘,那就是狗。

1887年,法國生理學家奧古斯特·沃勒(Augustus Desiré Waller),記錄了愛犬的心臟電活動。

沃勒和愛犬吉米

1889年,英國醫生約翰·威廉姆(John Mac William)發表數篇重要論文,詳細描述了狗的心臟電活動,並且指出,通過電流刺激心臟,或許可以恢復心臟節律。[4]

1949年,加拿大學者維爾弗雷德·畢格羅(Wilfred Bigelow)對狗進行低溫實驗的過程中,由於操作失誤,狗的心臟停止搏動。焦急之下,畢格羅用手裡的探針刺了刺狗的心臟,它竟然重新開始跳動了。[5]

拼圖

現在,已經有了數條線索:第一,狗的心電圖與人類極其相似,第二,刺激可以引起心臟跳動;第三,低溫會導致心臟停搏。他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線索拼起來。

卓爾(圖片來源:nih.gov)

然而,進展並沒有想像中順利。 他研究心臟,是為了治療心臟驟停。理想的方案,起碼應該包括兩個細節:電擊的位置和電擊的強度。

對於前一個問題,他有一定把握。狗的生理結構與人類十分相似,比如說,心臟都毗鄰食管。通過食管放置電極,既迅速又方便,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對於後者,他始終信心不足。

一直到1950年,在一次學術交流中,卓爾了解到,有家公司,已經開始生產比較簡陋的心臟電擊設備了。換言之,之前的準備已經有人做了,他可以直接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進行實驗。

病人的死,在他腦中揮之不去,其實無論準備好沒有,他都決定開始了。

卓爾跟自己的領導打了份報告,設法借來一台電擊設備。接著,他參考了加拿大外科醫生威廉·卡拉漢(William C. Callaghan)的方案。卡拉漢用導管包裹電極,送入狗的頸靜脈。卓爾知道食管是個更好的選擇,於是,用導管把一個電極插入到狗的食管里,另一個電極貼在狗的胸腔處,形成電流迴路。

卓爾(圖片來源:china.com)

沒過多久,他便收集到了大量的數據,總結出一些規律。比如,直流電比交流電效果好,電壓高低不如電極和心臟的距離重要,2~3毫秒的脈衝,最合適。[6]

破局

卓爾本想進行更充分地論證,然而,時間來不及了。

1952年,他遇到一個心臟停止跳動的患者。也是一位老人,先前已經有過心臟傳導阻滯的現象。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幸運的是,他已經為此準備多時。在經過52個小時的忙碌之後,病人終於穩定了下來。

卓爾的治療設備(圖片來源:understandinganimalresearch.org.uk)

同年,卓爾發表了自己的研究論文,詳細介紹了患者的情況和治療方法。[7]消息一出,有稱讚的,有默然的,更有憤怒的。當時的美國,很多人相信,生與死,都是只有上帝能決定的事——醫生不該干涉上帝的旨意。

卓爾面對輿論既沒有回應讚美,也沒有反駁指責。他繼續沉默寡言、定期回訪病人,向著下一個問題進軍,一如往常。

總結心臟驟停通常沒有徵兆,所以,卓爾發明了心臟監視器。心臟驟停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心臟顫動。用指揮官打比方,心臟傳導阻滯是傳輸路線線壞了命令無法接收,心臟顫動則是士兵們不聽命令,各忙各的。心臟肌肉倘若缺乏統一指揮,心臟便不能正常收縮舒張。卓爾發現,用一股高壓直流電刺激心臟,可以瞬間讓所有肌肉冷靜下來、等候竇房結的命令。這便是我們今天說的心臟除顫。

今日之中國,每年大約有180萬人因心臟驟停發生猝死。雖然北上廣等城市,已經開始在公眾場合部署自動體外除顫器,但是會用的不多。院外心源性猝死的生存率,不足1%。[8]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學習,在緊急時刻接受卓爾先生的饋贈,通過電擊起搏、心臟除顫,擺脫死神,留下一線生機。

地鐵站的自動體外除顫器(圖片來源:shobserver.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1]Obituary: Dr Paul Zoll[EB/OL]. The Independent, 1999-01-15. (1999-01-15)[2018-08-10]. http://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obituary-dr-paul-zoll-1047054.html.

[2]AQUILINA O. A brief history of cardiac pacing[J]. Images in Paediatric Cardiology, 2006, 8(2): 17–81.

[3]Paul Maurice Zoll[J]. Harvard Gazette, 2001.

[4]EISENBERG M S. History of the scienc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G]//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pringer, 2005: 1–9.

[5]BIGELOW W G. The pacemaker story: a cold heart spinoff[J]. 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1987, 10(1): 142–150.

[6]ZOLL P M.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ardiac Pacing[J]. MCV/Q, Medical College of Virginia Quarterly, 1971, 7(4): 127–130.

[7]ZOLL P M. Resuscitation of the Heart in Ventricular Standstill by External Electric Stimula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52, 247(20): 768–771.

[8]顧偉, 李春盛. 自動體外除顫器:開創人類征服猝死的新紀元[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0, 16(9): 1–3.

作者:趙言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從營養液到戰略金屬:鉬元素現形記
墨鬥魚闖「江湖」,你「葫蘆」里裝的什麼「葯」?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