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通過理財的複利實現財富

如何通過理財的複利實現財富

有人說,因為掙得少,所以無錢可理。試問,你所謂的有錢的時候是多有錢呢?手上有1萬算不算有錢?手上有100萬算不算有錢?有錢和沒錢的界限本來就很難劃定,所以與其糾結有錢沒錢,不如把時間放在如何理好自己的這點兒財上。

不敢創業,不敢離職,拿著幾千塊工資,沒有被動收入,再不學會理財,就沒救了。每次一公布所謂的xx城市人均薪資水平,你去看評論吧,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又拖了後腿」。可見,這些「平均收入」的水很深。

現實中,月薪不過萬的工薪族,依然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我月薪3000多塊錢勉強維持生計,拿什麼錢投資理財?」、「每個月只有1000塊錢能攢下來,投資什麼產品好?」

其實,理財和錢多錢少沒有關係。財富的積累並非是一場智商120的人一定能擊敗智商90的人的遊戲。套用在理財上說,收入幾千塊錢,未必不能投資理財,而月入過萬的人,月光的也大有人在。

故事一:

老王買瓜老王拿著5塊錢到瓜園預定西瓜,瓜農說這錢連半個西瓜也買不到,老王不甘心,他軟磨硬泡,瓜農被他弄煩了,順手指了指瓜地里一個還沒成熟的小西瓜說:「好瓜買不了,你就預定這個小西瓜吧。」

瓜農本以為他都這麼說了,老王會放棄,誰知他竟爽快地答應了,花了5塊錢定下了這個尚未成熟的小西瓜。瓜農不解:「小西瓜又不能吃,你要它有什麼用?」老王說:「反正交了錢這個小西瓜就是我的了,過兩個月我再來拿。」

兩個月後,老王如約而至,到了瓜地,高高興興的把成熟的大西瓜抱回家。

買瓜看似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裡面卻蘊含著「提前投資、賺未來錢」的道理。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沒錢不要緊,拿小錢買「小西瓜」,只要你能耐心等待,再丑再不起眼的小西瓜,總有瓜熟蒂落的一天。

理財要從小事做起,要從任何一個小細節約束自己。沒有自我約束、紀律、節儉、耐心,總是指望著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心態是可怕的,也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故事二:

托馬斯的存款英國一名71歲的老人托馬斯,上世紀60年代在銀行里存了120英鎊現金,這筆錢在當時看,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資產了。可是,托馬斯後來卻將這筆存款忘得一乾二淨。

直到最近,他的妻子在家中的抽屜底下發現了3張50多年前的存摺。專家稱,通過50多年的「利滾利」,托馬斯當年的120英鎊存款,如今已經翻了58倍,變成了大約7000英鎊。順便提一下,這裡說的是歐洲銀行,國內的銀行利息可是沒有那麼高。能漲個2-3倍算逆天了。

不過,對於托馬斯來說,當時的這筆「巨款」,存在銀行50多年,並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如果當年托馬斯用120英鎊進行抵押貸款購房,那麼他擁有的房子現在已經價值18萬英鎊了,也就是說房價翻了大約600倍;如果他在當年花120英鎊購買一箱皮特拉斯城堡的葡萄酒,到今天這箱葡萄酒的價值也已升到1.5萬英鎊,相當於翻了120倍……

有閑錢,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起來,最終的結果也將有巨大的差異。理財和錢多錢少從來沒有關係,錢的多少隻影響理財手段和具體工具的選擇。那些號稱「先掙錢再理財」人的都是一種定式思維,即有錢人才去理財,這種思維還體現在「理財就是投資」和「理財就意味著錢生錢」。

理財的意義:

其實理財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錢多錢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自己的財富。之所以我們會有這種疑問,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不明白什麼是理財。

理財不僅僅是把錢買只基金或者餘額寶、P2P就完事兒的,記賬(收支規劃)是理財,保險(人身保障)也是理財,理財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值或者不貶值,更重要的是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障你財務狀況的持續健康。

所以,如果單說投資,肯定錢多的人選擇的產品種類更豐富,可是一個理財方案追求的是規劃合理,而不是限定在某個產品的最優投資配置。沒錢時,就好好規劃現有的資產,然後通過理財讓財富更多的積累;有錢時,通過理財讓錢更好的增值

1

在股市裡,唯一賺不到錢的人就是沒有時間等的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拆分遊戲理財平台。

理財是每個人有意無意都在做的事情,你今天儲蓄,交保險,出租房子等都是理財的一部分,管理自己的財產,以求保值增值,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目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普通人很難找到適合的理財渠道,我們沒有足夠多的資金去買幾個店面房去出租,也沒有大額的資金去買銀行理財產品,也沒有專業技術去規避股市的短期風險。有些回報率還不錯的理財渠道,一樣也需要豐厚的本金,才能有可觀的收益,因為無法真正有效的改善生活。

拆分盤畢竟不是國家的股票市場行為,它是一家公司的商業行為。如何保證這個平台良性循環,穩定長久的運轉呢?

鈴姐在前面的文章有提到過,判斷一個拆分項目是否優質,有「三大法寶」去參考和辨別。在所有的判斷標準中,除了控盤機制外,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優質拆分平台承諾ID連號透明,絕不增發股票。因為拆分股票只能進行配送,而不能增發。增發是一種針對市場額外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一種方式。

巴菲特講過:「同樣陷入困境的兩家公司,一家公司是在低迷期回購股票,一家公司是在困境期增發股本,等行業復甦以後,回購股票的公司股價會快速回升,因為每股收益上來的很快,而熱衷於增發的公司,卻像拖著一隻大笨象一樣,再也回不到原來的輝煌。

可見增發是對股價對公司極大的一種傷害。增發讓本來一種供少求多的局面蕩然無存,因為你增發,你要募集資金,表示你企業問題多多,誰又會看好這種公司呢?而市場的股票量增多之後,對應的賣出量也相應加大,但是需求卻減少了。拆分盤增發也是這樣的道理啊,增髮型的拆分盤,瓶頸是註定的,再也回不到開盤之初,漂亮的拆分倍數的輝煌。

2

那如何去判斷平台是否增發呢?

第一點,邏輯倒推。

如果這個拆分平台有增發股票,就不可能做到在預定時間內配送,拆分的倍數也會變得離奇而不穩定,對平台來說,短期內是收到更多入場資金了。但長遠來看,賬面上多出的錢並不是資金流的一部分,更不是正常流通、有序循環的股票價值。增發股票同樣很難再保持一如既往的供少求多的盤面!

很簡單的例子,委內瑞拉為了償還國外債務,增發了貨幣之後,令國內出現大幅通貨膨脹,其實錢就更不值錢了,讓一個本應該富足的國家變得如此貧窮——窮得連印錢的紙都沒有!一個拆分平台何嘗不是如此!可以說,增發拆分股票基本上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第二點,模式鑒別。

市場面大部分拆分盤都是固定拆分,這本身就是一種增髮型的拆分盤,研發出這種模式的人就是為了來圈錢的。

比如平台里有100股,固定20個價位,固定2塊漲到4塊就固定拆分2倍。那100除以20個價位=等於每個價位賣出5股,100股賣完就拆分2倍。此時,整個平台股本配送後變成200股,除權後價格回落到2塊。如果平台增發100股,那下次拆分要怎麼做到兩倍?用200股除以20個價位=10股,200股全部賣光後,就又拆分兩倍!這個模式看似非常合理,但其實是明目張胆的圈錢!

稀有,創造價值,循環才能產生真正的財富。優秀的拆分理財,是資金流的生意,而不是資金盤的圈錢遊戲。

3

回到剛才的假設,整個平台只有200股,你怎麼可能把這所有玩家持有的200股全部都流通於市場呢?難道所有人會把所有股拋出來賣給新玩家嗎?在這種情形下,玩家要以固定20個價位的方式全部賣完,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模式應該這樣理解,你購買了100股,拆分了兩倍變成200股,你把200股全部賣給了B,你完全退出了市場,B持有200股拆分兩倍變成400股,全部賣給了C,B完全退出了市場,C持有400股拆分兩倍變成800股。對應的應該是這種情況,而實際上呢?你持有的股票還是在你賬戶上,沒有一分錢流通於市場,而新來的玩家呢,他們仍然能夠買到股票,而且還是因為買到了整個平台的全部股票之後才進行拆分的。

這樣一來,平台的泡沫只會越來越多,嚴重拖累拆分平台的正常流通和有序循環,對於玩家來說,股票越來越不值錢,最後賣不動了,送人都不要,這還能玩得下去嗎?

1乞丐和複利財富的故事

一個年輕的乞丐向上帝乞求財富,上帝給了他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一次性地給他1億元;另一個選擇是第一天給他1元錢,然後每天都在前一 天的基礎上翻倍給他,總計給他100天。他應該選擇哪一個呢?

如果選擇第一種,他能一次性變成億萬富翁。

如果選擇第二種呢?第一 天拿1元,第二天拿2元,第三天拿4元,第四天拿8元,第五天拿16元,第六天拿32元,第七天拿64元,第八天拿128元,第九天拿256元,第十天拿512元,第十 一天拿1024元 ……

到第100天的時候可以拿多少呢?實際上,他在第28天時拿到的錢就已經超過1億元了。然後,你可以算一算他一共能拿多少錢。其結果是極為驚人的。

俗話說「人兩腳,錢四腳」,就是說錢追線,快過人追線。把錢當成消費等價物,便越花越少。用錢生錢,則會越生越多。

假設你現在有10000元用於投資,每年的投資收益是15%。如果你是賺單利的話,3年後,你總共可以賺到4500元。但如果你每年都把賺到的錢用於再投資的話(也就是賺複利),那麼3年後你總共可以賺到5209元。這多賺的700多元,是在這3年里你賺來的利息所生的錢。

2哈佛富人的理財觀念

富人主要都是用錢賺錢的,所以越來越有錢!據說,哈佛大學的第一堂經濟學課就要教學生一個理念,即每月先儲30%的收入、剩下的才能進行消費。這就是著名的「哈佛教條」。

哈佛大學教導出來的人,以後絕大多數都很富有,並非僅僅因為他們是名校出身、收入豐厚,更是因為他們每月消費和儲蓄的行為都嚴格遵守「哈佛教條」。這的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有點不一樣。

「先花錢,能剩多少便儲著多少」是普遍的理財觀念,但如果採用這種方式,到了月底,所能剩下的用於儲蓄的錢其實並不多,甚至根本就沒有 了。

而哈佛人則要求每月儲蓄的錢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標,只能超額完成,不能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放棄目標。因此,哈佛人剩下的錢就越來越多了。

在現今高房價、高物價、高壓力的「三高」環境之下,如果你僅僅靠那點死工資,只會賺錢而不注重投資理財,到頭來還是一個「窮人」。按照每年5%左右的通貨膨脹速度計算,假如你在銀行里有10萬元活期存款,這就意味著你的財富每年會因通貨膨脹減少大約5000元。

所以,工薪族一定要增加投資理財知識,讓錢為你賺錢,因為這樣會比付出體力或腦力勞動去掙錢要輕鬆得多。

3家庭理財「4321」原則

家庭投資規劃可以參考「4321」原則。這是將家庭資產進行優化配置的一種方式:將40%左右的收人用於投資理財,30%左右的收入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左右的收入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最後10%左右的收人用於各種必要的保險。

總之,一定要選對行業、跟對人並進行分散投資,降低風險,讓收益最大化。其中,在投資理財方面,沒有通過專門培訓的穩健型家庭可以以銀行理財、國債、大額存單或者是年收益率在5%左右的保本理財方式為主,穩穩拿到收益;而通過了專門培訓並且有高手帶路的激進型家庭(也就是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家庭),就可以再進行一些高風險的投資,比如股票、外匯、虛擬貨幣、區塊鏈等,如果您看懂了這兩年比較火的拆分項目,那你完全可以投資穩健型中長期理財拆分理財,加上後天的學習和實踐,2-3年下來可以收穫比較可觀的收益。

另外,別忘記給個人和家庭留出一筆應急資金,主要用於應急之需,這筆資金的數額一般相當於3-6個月的個人或家庭月開支,儲備時可以選擇活期,或者選擇一些年收益率在5%左右、投資期限只有1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比如餘額寶、天弘基金等。因為一旦需要用錢,這類理財方式周轉比較靈活,變現也比較快。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們花費的每一秒時間都蘊含著機會成本,而每個人的每一天都是固定不變的24小時,所以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你可以用複利投資跑贏通貨膨脹,用拆分理財實現人生財務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GK天問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AGK天問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