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亭外 芳草碧連天——白水漈古道紀行

長亭外 芳草碧連天——白水漈古道紀行

長亭外芳草碧連天

——白水漈古道紀行

白水漈古道,又稱「永寧古道」。始於永嘉縣甌北白水村,止於麻山崗,全長6公里。近日,隨「溫州古道」微信公眾號參加「中國中泉集團伴你醉美鄉愁行」活動,探訪了白水漈古道。我去尋覓古道幽情,品味飛瀑詩意,享受佛心禪境。

01

幽幽古道

入白水村,便見溪水清清,群魚歡悅,村婦浣衣;睹白水書院,夏鳥翠笛,柳蔭婆娑,文風鼎盛。

登古道,緣溪行,聽水聲潺潺,看飛瀑奔瀉。峰迴路轉,時上台階,時行緩坡,或依山崖而行,或循山腰而走,亭台相隨,廊枋相伴。樟榕參天,松竹豐茂,綠草葳蕤。此如弘一大師《送別》中所云:「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古道,道不盡人間聚散離合。白水漈古道那一塊塊台階石,無不留下先人來去匆匆的印記;山坡上那一壟壟茶園,無不記錄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勉;牌坊上那一處處精緻的題刻,無不寄寓著永嘉耕讀文化的精髓。鄉音回蕩山間,鄉愁縈繞古道。

02

濃濃詩意

白水漈古道,以漈為美。漈,乃瀑也。白水漈有三漈,漈漈異也。下漈短而急,中漈高而秀,上漈曲而緩。三漈中,二漈尤為麗。

自清亭旁,羅漢寺下,山道彎彎,遙聽水聲似雷,震耳欲饋。進山腰小徑,見峭崖絕壁陡立,高達五十米許,寬三十米左右。崖壁雜樹叢生,嶙峋突兀;岩上山花映日,藤蔓纏繞。瀑水瀉出於崖頂,初如白綾,勢如萬丈銀濤,浩浩蕩蕩,依崖而下,循崖而分。若雙龍吸水,或似雙綃飛舞。逾下,化為煙,化為霧,化為雨,飄飄洒洒。日光映照,五色昳麗,成七彩虹霓。濺於石,灑於草,落於潭,聲漸小,如琴瑟悠揚。《白水漈》文曰:「它凌虛而下,又細又薄,剩一片飛煙而已」,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白水漈是那麼細柔,那麼空靈,那麼炫美,它充溢著濃濃的詩情畫意。

入瀑底峽谷,葦草搖曳,溪石奇立,小潭清冽。仰望飛瀑奔涌,近聽水聲細柔,戲於潭,可游泳,可沐浴,可捉魚,可捕蟹,蕩滌夏日悶熱,絲絲清涼襲人。

03

深深禪境

白水漈古道自白水村抵麻山崗,廟宇伴古道蜿蜒而上。或黃牆黛瓦的佛寺,或紅牆青瓦的道觀,時立山巔平坦絕頂上,時藏山坳曲徑通幽處。拾階而上,除禽鳥嚶嚶,蟬聲陣陣,流水濺濺外,便為晨鐘暮鼓、誦經讀佛之聲了。

麻山寺,臨麻山水庫,依山而卧。穿永寧長廊,佛教氣息撲面而來。一個「緣」字,一個「覺」字,道出了佛教的真諦。入山門,蜿蜒而行,進「不二門」,乃麻山寺也。我驚訝於這裡沒有講究中軸線的建築布局,惟散落三幢兩層小樓「光香精舍」、「圓通殿」和禪房;我驚奇於這裡沒有重檐飛脊,氣宇軒昂的大殿,卻有花式欄杆,上圓下方的西式窗戶的兩層簡樸的建築;我更驚嘆於這個小小的寺院,竟然有啟功、蔡心谷、張如元、陳忠康等書法大咖的墨跡題刻。

廟宇雖小,「心中有佛,處處皆菩提」也。我們漫步於枝葉茂密的菩提樹下,徜徉於燭煙繚繞的圓通殿里,雙手作揖於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前,許下心中那份祈願,享受佛心禪境的那一份悠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水的奴隸 的精彩文章:

TAG:山水的奴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