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最美的青春》:鍛煉身體,綠化祖國!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最美的青春》:鍛煉身體,綠化祖國!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最美的青春》:鍛煉身體,綠化祖國!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文:田金雙

《最美的青春》:鍛煉身體,綠化祖國!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本周追了十四集《最美的青春》,太多震撼。相比他劇,這是一部具有寫實主義風格的電視劇,該劇人設不落俗脫、敘事節奏明快緊湊,不失主旋律題材中的寫實經品之作。

十八年前,我從東北辭職成為北漂時,北京的天氣很糟。到了2003年,三四月份沙塵暴來襲,首都漫天遍地黃沙,每天出行都戴著口罩令人苦不堪言。這尤顯得綠化祖國的重要性,但治理沙塵暴工作日久彌堅,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但就有這樣一批人,數十年如一日戰鬥在治沙前線上,僅憑這一點,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向創他們致敬。

《最美的青春》:鍛煉身體,綠化祖國!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我想用「我把青春獻給了你」來形容馮程、覃雪梅等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並不為過。《最美的青春》中的男主角馮程,為了愛情來到風沙刺虐的塞罕壩,但最終卻丟失了愛情,馮程留在當年父親戰鬥過的地方一守就是四年,終於讓沙漠泛出一絲綠意。一棵200年樹齡的參天大樹,32株新生的小樹苗,就是當年「美麗的高嶺」如今漫天黃沙飛舞塞罕壩的新生。

《最美的青春》剛開場時,從北京調職到圍場的林業大學老師馮程,最初來到圍場的動機並非為了植樹造林,而只是出於私人感情的原因。而後,他從一開始對圍場的一無所知,到逐漸認識到圍場造林事業的重要,最後成為當地植樹造林的技術骨幹。這個轉變的過程是人物的成長轉變,也相對『柔軟』地展示了該劇背後的大主題。

《最美的青春》:鍛煉身體,綠化祖國!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也許,無人知道馮程最初在塞罕壩植樹時的內心感受。該劇中有一個劇情,尤為難忘,馮程面對沙丘痛苦地說:「第一年,我心裡倍受煎 ,無數次想到當跑兵,第二年,我幾乎每一天動過尋死的念頭,第三年,絕望就是我的一日三餐。這些你們根本就受不了。」這就是這個樹一樣的男人內心的堅定信念。

借用詩人艾青那首詩就是「為什麼我的眼裡含滿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面對塞罕壩植樹這塊難啃的骨頭,來自蘇聯的專家佩科維奇持否定的態度,你知道馮程這個「野人「是怎麼回應的?他說:「佩科維奇同志,塞罕壩需要建林場,不是為了我們當中哪一個人,而是為了國家,我們的首都是北京,不應該因為沙塵暴的影響而遷都啊!我們做為林業人,有責任有義務在這裡造林,恢復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啊!」也正是在馮程、覃雪梅等等人的堅持下,塞罕壩才成為治沙綠洲。

《最美的青春》:鍛煉身體,綠化祖國!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該劇劇情背後亦有大背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像劇中人那樣支援邊疆建設的人數不勝數,他們從全國各大專院校畢業後響應號召奔赴大漠邊陲,奉獻了一生。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在邊疆安了家,或者妻子兒女從全國各地隨遷落地,操著南腔北調的口音,成為了當地人。沒有學校,自己動手建,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記錄了曾經的故事。這些支邊人只有少部分後來有機會回到自己的故土,葉落歸根。塞罕壩的故事只是那個年代的一個潛在的縮影。

「鍛煉身體,綠化祖國。」看起來令人辛酸,但絕非一句空泛的口號,想必沒有經歷過的後輩是很難理解那代人的情感的。為了恢復百年前的高嶺美景,三代塞罕壩人歷經55年的艱苦造林事業,最終造出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從這種意義上說,這部電視劇本身的現實教育意義遠遠大過其藝術表現力。

情到細處方動人,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最美的青春》這部劇情劇中,無論是剛開始迎親的李鐵牛,還是天直的林業局長於正來,抑或食堂師傅老劉頭乃至覃雪梅等一大批支邊學生,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不落俗套,這也是這部主旋律寫實劇吸睛的看點所在。主題鮮明,人物勵志,節奏明快,我把青春獻給你,請允許我們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