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最歡喜什麼,就是「漏」楞嚴經淺釋精選

你最歡喜什麼,就是「漏」楞嚴經淺釋精選

如來十番顯見之十——顯見離見

宣化上人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眾,將欲敷演大陀羅尼諸三摩提妙修行路。】

阿難這一哭,把佛也哭出定了,就要給他解釋「妙定」的這種道理。爾時世尊:當爾之時;就是在阿難餓得不得了,想要吃奶的時候;也就是阿難迷昧太深,想要明白的時候;也就是阿難在悲淚頂禮的時候。佛本來就有大慈大悲的心,阿難這一哭,把佛這個慈悲心又給衝動起來了,就快來給阿難說法。所以說,憐愍阿難及諸大眾:因為阿難是佛的堂弟,佛大約這個時候對於這個小弟弟特別愛護的,所以就憐愍他;這不單單為阿難,而且為在會的大眾。

將欲敷演:「將」,將要;將要來敷演。「敷」,是那麼一樣一樣的給他分別說出來。「演」,演說。演說什麼呢?大陀羅尼諸三摩提妙修行路:怎麼叫「大陀羅尼」呢?就是大總持。「陀羅尼」是梵語,也就是咒,翻譯到中文就叫「總持」。這個意思是什麼呢?「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言其一切法都在這個咒裡頭包括著,無量的妙義也在這個咒裡頭生出來,這是一個解釋法。又有一個解釋法,這是我自己的解釋法:總,是總持身口意這三業的清凈;持,就是受持,就受持「戒、定、慧」這三無漏學要精勤;這也是總持。

現在這個是大總持,大總持就和那個小的不同;小的也是個小咒,但那個功效就沒有這麼大。

「諸三摩提」,這「三摩提」也就是「三摩地」,也就是現在翻譯的人說的 samadhi,這個我們人人都知道了,這是個「定」。「妙修行路」,要修行三摩地這個大總持這種法的妙修行路。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要把這真正的法宣揚出來了!

【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

現在佛先給阿難一個 hint(提示),給一個預言,預先告訴他說,我要給你講什麼了。所以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你雖然記憶力特彆強,你能博聞強記,過目不忘;但是你這個記憶力只可以幫助你多聞這種的聞慧。聞慧,就是一聽他就開智慧了。

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於寂靜這種妙不可言的道理,這種微密觀照的力量,你可是一點沒能領會,一點都沒有明白。啊,你明白得太少了!

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你現在要特別注意聽,我現在一條一條的、一樣一樣的,這麼一層一層開示你。阿難哪!你不要哭了!你好好的,我告訴你,你不要悲哀了!

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也使令將來所有有漏的眾生,得到菩提的覺果!「將來」,我們現在都包括在內了,我們現在都是當時的「將來」。「諸有漏者」,這「有漏」,就是沒證得四果的人都叫「有漏」。

這個「漏」就是種種的毛病。譬如歡喜喝酒,這就有酒漏;歡喜抽煙,就有煙漏;歡喜吃好東西,就有吃好東西的漏;歡喜穿好衣服,這有穿好衣服的漏。我說這個,或者你還不會明白;總而言之,你最好什麼,那就是漏。說:「那我現在最好打坐,那這也是打坐漏了?」這又不同講法,因為你這是往上走。我所說的「你最好的」,那是向下流的,往下邊走的。你往下邊走,你最歡喜什麼,那麼那就是「漏」!

那麼得到什麼程度才無漏呢?到四果阿羅漢才能沒有漏。這個「漏」,不是說你一定要做了才叫「漏」;你心裡動動念,說「我以前有什麼毛病,我本來改了,我現在還想要做這個事情」,這就是又漏了!就這麼厲害的,你只要一動念,就要往下漏了!你若不動念呢,那就往上升了。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三果阿羅漢,還都談不到「無漏」;證到四果阿羅漢,才叫「無漏」。

「獲菩提果」,「獲」,當「得」字講;得到菩提的覺果了。怎麼得著的?就是要無漏才能得著;你若有漏,就不要想得到這個菩提覺果。若不信,你試一試!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你已試了這麼長的時間了!所以現在不要還迷迷糊糊的了,不要我說完了,還像沒聽見。或者想:「大約法師不是說我呢,這麼多人,大約是說旁人!我有小毛病也不要緊,這個我歡喜,這個小毛病暫時我還捨不得把它放下!」

可是你不要自己混混自己!自己混混自己,就耽誤成佛的。所以我們由無始劫以來,流浪生死,在這個娑婆世界生了死、死了生,這麼流連忘返哪,這是很顛倒了!現在我們遇著佛法,應該趕快地發勇猛精進的心,發覺悟的心,不要再流連忘返!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能分別指陳「見」和「物」嗎?楞嚴經淺釋精選
這句咒最能降伏天魔外道,也最能令你有正知正見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