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歙縣徽杭古官道,兩度成為京都國道,你可知道嗎?

歷史上歙縣徽杭古官道,兩度成為京都國道,你可知道嗎?

如今說起「徽杭古道」,可能多數人會自然想起從古徽州績溪伏嶺鎮至浙江臨安市馬嘯鄉的那條山道。1998年版《績溪縣誌》中表述為「逍遙岩道」,屬「鄉道」,入浙江境後,再接徽杭古道到杭州。包括明代一些驛站的權威史料記載,如黃汴《一統路程圖記》、程春宇的《士商類要》所記「江南陸路」,是根本查不到績溪的這條鄉道的。

不過不得承認,績溪境內那條徽杭古道因為遺存相對完好、加上超前開發,人文旅遊的發展意識夠強,也因此,這條鄉道以「徽杭古道」的名義,較早的被外界熟知,並還以此申報了「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歙縣的這條徽杭古官道雖然沒有績溪境內那條通往杭州支古道名氣大增,但則經常出現在一些歷史文獻中,如,弘治《徽州府志》記載:"......以歙縣為中心,逐步形成九條出境古驛道,俗稱「九龍出海」。......明清時期,徽商鼎盛,......商賈捐資,陸續鋪砌石板,......逐步便利......"《黃山市志》(2010版)載:「歙縣之徽杭古道名列榜首,徽州境內的古道全程100多華里,路寬1.5-3尺,多為石板鋪築,這條古驛道是古代徽州通往杭州的主要道路。」

可是隨著1933年10月老徽杭公路建成和2006年12月徽杭高速公路竣工通車後,這條徽杭古官道基本毀壞,僅殘留歙縣老竹嶺至昱嶺關段,好在建於宋代的皖浙分界的號稱江南第一關的昱嶺關仍在。

縱觀歷史,能冠以徽、杭兩府名頭的古道是寥寥無幾,唯有古徽州府所在地歙縣到杭州這條古道開堪稱得上為官商通道。徽杭古道歙縣境內的昱嶺關,位於安徽歙縣三陽鎮昱嶺的皖、浙交界處,是徽州的東大門,約建於三國山越前期(公元229年-280年),是山越人為抵禦孫策而建,用大小不等的花岡岩壘砌而成,是迄今為止唯一保留完整的代表山越人智慧的古迹,三國前期,徽杭古道應該已經存在。

公元907年,錢鏐創立吳越國(907年--978年),建都錢塘(杭州),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之首。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宋高宗定都杭州,據《歙縣誌》載:"南宋,赴京官道改出南門,經昱嶺出境,可至京城臨安(今杭州)"。至此徽杭古道,兩度成為連接徽州與杭州的京都國道。

昱嶺關,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宋末年宋軍與方臘軍交戰、元末明初朱元璋、清末太平天國都在這裡有過戰役。《水滸傳》中"盧俊義大戰昱嶺關"稱昱嶺關為「歙州第一處緊要牆壁」。昱嶺關隘東西兩邊,現在人們依然還能清新看到各刻有一副對聯,東為"光復豐功雄關氣壯,堂皇偉跡古郡山高";西為"坦道貫通熙攘來往,巍名聳立震爍古今"。

昱嶺徽杭古道,用徽、杭兩府名頭的千年官商通道,西起歙縣(古徽州府城),途徑歙縣老竹鋪、冷水鋪、吳山鋪、王干司、鄭坑店等地,這些名稱可以追溯到宋代,是歷朝歷代的「鋪、店、司」等的沿襲稱謂,就是官方的驛站或類似機構,供過往官員、使者、行人中途休憩、住宿、換馬喂料,也有軍事用途和郵件貨物傳輸等功能,這類機構,也只會在非常重要的官道才會設置。

清末驛站功能喪失、取消,但作為地名被習慣性保留了。這裡五里一亭,十里一鋪,崇山峻岭中,支道縱橫,是連接京畿和東南乃至中原的重要通道,時有「國道」之譽,古徽州人進京、趕考、商旅往來、走親訪友,無不經此官道。

千百年間在這條徽杭古官道上,演繹著更多的是徽州先民們把山裡的茶、菊、竹、木運往全國各地,又把糧、鹽運進來的徽州商人故事,以至形成南宋、元、明、清四朝左右全國甚至世界經濟的徽州商幫,由此產生了以此為基礎的光輝燦爛的徽州文化,並成為今天文人墨客們研究的對象和中外遊客集中之地,這些遺存也成為變徽州府為黃山市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而徽杭古官道就是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大動脈!

今年年底前,杭黃高鐵將正式通車,應該說,既是對徽杭古道的一種繼承,也是一種開放。杭州到黃山一個半小時,黃杭兩地進入同城融合一體發展的新境界。隨著客流量的增加,途徑的這些人文歷史遺產的價值將得到極大地提高。黃杭兩地進入同城融合一體發展的新境界。

(杭黃鐵路三陽站效果圖)

素材來源:一葉輕舟-葉村、東方小瑞士三陽鎮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文解 的精彩文章:

徽州這座古村被金色花海簇擁,粉牆黛瓦馬頭牆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華東最高古村落,隱於世外的徽州人家

TAG:圖說文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