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首冷門詩詞,見證蘇軾絕世才華

十首冷門詩詞,見證蘇軾絕世才華

蘇軾是宋代偉大的文學家,

他留下許多令人稱誦的詩作,

其中的許多如

《水調歌頭》、《念奴嬌》等千古流傳。

其實,蘇軾還有許多詩詞,

細細讀之,意味深長,

今天,

我們來讀一讀蘇軾的十首冷門詩詞,

見證他的絕世才華。

《如夢令·春思》

【宋】蘇軾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

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

這首詞回憶了雪堂生活,開頭四句,是說作者在雪堂前親手栽種了許多桃李一類的果樹,綠蔭叢中,掩映著數不盡的青果。而此時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園,卻讓百舌鳥的鳴聲喊叫出來,便使文詞愈加警切生動。這首詞語言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深厚。

《虞美人·持杯遙勸天邊月》

【宋】蘇軾

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

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

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們對飲,何問那些興衰榮辱之事,這樣的歡樂有幾人能感受得到呢!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

【宋】蘇軾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鷗鷺,四橋儘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這是蘇軾送別好友蘇堅歸吳時所作。「三年枕上吳中路」寫蘇堅隨蘇軾三年為官未歸,枕頭上都牽繞著回家的道路,展現了自己思鄉心切,也表達了對友人歸家的理解和關切之情。

全詞中心在於一個「歸字」,既是羨慕蘇堅歸吳中,亦是悲嘆自己歸夢難成。詞寫思念親人含蓄深沉,風格婉曲而又曠放。

《行香子·丹陽寄述古》

【宋】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

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

綉羅衫、與拂紅塵。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這首詞表現了蘇軾對杭州詩友的懷念之情。上片從分手寫起,進而寫自己回憶故人的落寞心情;下片追憶與友人同樂的情景,進而表現其思念之情。憶人與憶景融匯為一,情深意切,詩意盎然,含蓄蘊藉。

《有美堂暴雨》

【宋】蘇軾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灧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有美堂,在杭州吳山最高處,左眺錢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賜梅摯詩句「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而取的。

此詩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詩以雄奇的筆調、新妙的語言有聲有色地摹寫了詩人於有美堂所見驟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風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懾人心的壯觀之一。

《菩薩蠻》

【宋】蘇軾

濕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

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

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

上片寫橋下月夜船上的美景,下片寫河畔高樓與河下船里的情思。全詞運用正面與側面、比喻與通感的手法,烘托出了凄清蕭瑟的意境。

全詞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比喻與通感的筆調,生動描繪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託了兩種相思,一樣情懷。只說「人憐花似舊」,不說花憐人全新;只說「夜深花正寒」,不說夜深人正寒。這種隱喻之筆,是詞人描寫佳人慣用的手法,值得借鑒。

《浣溪沙·漁父》

【宋】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蘇軾化用了張志和的《漁歌子》。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村長卷。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宋】蘇軾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綉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這首《蝶戀花》約作於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正月。是時,東坡服喪期滿,自四川而至江陵,陸行赴京師。途經三峽,看到楚地高唐(荊州郡管轄)神女峰時,觸景而思念妻子王弗,作此詞。

蘇軾的詞具有多種風格,有的雄奇奔放,由此而創豪放一派;有的婉轉多情,並不亞於柳、秦諸家。這首《蝶戀花》就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純愛情詞。它毫無掩飾地寫出了一個男子的單相思。

《初到黃州》

【宋】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這首詩作於初抵黃州時。

這首詩描寫作者初到黃州的所見,深刻地刻畫了蘇軾初到黃州時的複雜矛盾的心緒。有自嘲自傷,有對權勢者的嘲笑,卻又以超曠的胸襟對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發現美,在逆境中尋求生活的樂趣,表現了詩人一貫的豁達、樂觀。

《點絳唇·紅杏飄香》

【宋】蘇軾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

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

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

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這首詞的主旨是傷春念遠。上片憶往。紅杏翠柳是眼前容色,雨中小樓為當日情事。「朱戶」暗示伊人身份,亦顯溫馨。下片思人。卧對殘燭,傷春傷別。明知「歸不去」,仍然「迷歸路」,到底不能忘情。

東坡此詞藝術造詣之妙,在於結構之迴環婉轉。歇拍、過片,兩人情境,一樣相思,無計團圓,前後映照。起句對杏香柳煙之一往情深,與結句芳草迷路之歸去無計,則相反相成,愈神往,愈凄迷。

其結構迴環婉轉如此。此詞造詣之妙,又在於意境之凄美空靈。紅杏柳煙,屬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畫。芳草歸路,象喻人間阻絕,亦具凄美之感。

畫家/李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東坡傳 的精彩文章:

山水、人物、花鳥,細賞宋畫之美
為什麼戴琥珀的女人不能碰?

TAG:蘇東坡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