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簡單?吃著吃著,就把油氣給找了!
前兩天,
海油的研究人員在評價一處油氣藏時,
又發現了老朋友的身影。
HI,我是甲烷氧化菌,
感覺我最近好像「火」了,
中國海油的研究人員總跟著我,
我去哪,
他們就跟去哪……
甲烷氧化菌,
你在哪?
研究人員?
什麼菌?
有什麼關聯?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今天就隨海精靈深挖一下,
這個菌憑啥「火」。
我們先引進一段「科普」。
土壤中,
有一種細菌叫甲烷氧化菌
是專門「吃」甲烷等輕烴油氣的。
在油氣藏形成過程中,
油氣藏中的輕烴氣體
會在壓力的作用下
向地表發生擴散和運移。
油氣走到哪,
甲烷氧化菌就跟到哪。
動畫示意如下:
這就是我找「菌」的原因
找到它就找到了油氣。
吃個東西也能「火」,
運氣超越楊超越。
海洋油氣勘探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活動,
若能在常規勘探之前,
對目的層進行有效的含油氣性檢測,
能夠顯著提高海域,
特別是深水油氣勘探的成功率,
降低油氣勘探的風險及成本。
目前,主流的微生物油氣勘探
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技術
與傳統地質和地震方法相比
微生物油氣勘探
優勢很明顯——
能有效地指示和預測有利勘探區塊以降低勘探風險;
能將地震勘探查明的地質構造劃分成各種含烴級別,並指示油、氣、水的分布位置;
大規模油氣微生物勘探,每平方公里成本最低僅為五千元,而常用的高密度三維地震技術成本則至少需要十萬元;
通過找「菌」,和傳統地震勘探技術相結合,鑽探成功率大幅提高至70%-80%,每口成功鑽井的平均勘探成本降低40%左右。
這麼好用,
是不是該考慮趕緊推廣呀?
中國海洋油氣微生物勘探,
已經先後在渤海、南海等海域部分區塊進行了研究
並在瓊東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取得了突破。
不錯呀。
快和海精靈一起去找「菌」吧……
文|丁磊、劉凱、李雷
製圖|劉凱、劉迎松、汪紫菱
動畫|劉凱
編輯|劉凱
監製 | 徐宏


TAG:海油思享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