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北極熊的告別信

來自北極熊的告別信

留一些熱愛在日子裡,天暗下來,你就是光。

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

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

——黑格爾

人類只用幾十年,

就讓沉澱百萬年的北極冰川大幅融化。

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

北極熊將永遠消失了。

TI拾光里

Ocean Lullaby

 Babies Deep Sleep: Scientifically Designed Pure Relaxation Lullaby Music for Babies

Robbins Island Music Group 

00:00/05:00

無家可歸的「原住民」

圖片來源:polarbearhabitat.ca

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幅漫畫:

一隻北極熊為了尋找棲息地,

長途跋涉了九天,

終於在600公里之外找到了一塊可以承受其重量的浮冰,

死裡逃生,撿回了一條命。

然而,他的兄弟姐妹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長時間的游泳、食物的稀缺以及體力的透支,

那麼擅長游泳的他們,

竟然溺水而亡。

屍檢報告赫然顯示著,

死因:溺水。

更有甚者,

一隻飢腸轆轆的熊爸爸,

把自己的孩子撕碎吃掉,

熊媽媽在一旁勸阻無果,

只能發出絕望的悲鳴。

虎毒尚不食子,

是什麼讓熊爸爸吃了自己的孩子?

也許他是餓極了,

但我更願意相信,

他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

經過長時間的無冰可依,無食可捕,

最終在流浪的途中,

活活餓死,或是溺水身亡。

然而,

這樣的悲劇發生的次數卻有增無減。

北極熊,本是獨居生物。

如今它們也會因為無家可歸而聚到一起。

曾經的北極熊,白白胖胖的,

如今只剩下瘦骨嶙峋。

這顆星球不需要我們去拯救,

我們要拯救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人類才是最危險的生物,不是嗎?

圖片來源:authorheather.com

以前我們問媽媽:

「真的有恐龍這種動物嗎?」

以後會有人問:

「真的有北極熊這種動物嗎?」

研究北極氣象的學者珍妮弗認為:

「很可能在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

北冰洋上的冰層會完全消失。

作為地球的中央空調,

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

可能是人類無法承受的。」

其實不需要等到2040年,

2018年的高溫,

就已經讓人類無法承受了。

牽一髮而動全身

圖片來源:wildalaskatravel.com

由於長期雄踞在食物鏈頂端,

北極熊的一舉一動對北極的生態系統都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

但在冰川大面積融化之後,

即使深知自己的舉動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北極熊也無暇顧及。

它們只想活下去而已。

曾經,

它們捕獵目標是海豹。

冰川大面積融化之後,

海豹的生存環境也岌岌可危,

鳥蛋被納入了北極熊的食譜。

即使知道會拉肚子,也不得不吃,

因為它們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比起餓肚子,它們更願意拉肚子,

就連小海豚也成了它們果腹的食物。

然而,

北極熊捕食的速度遠趕不上冰川消融的速度。

海洋生態學家Tom Brown表示:

「藻類會一直徘徊在海水下面,

直到春天開始,他們會迅速生長。

然後它們會被微小的浮游生物吃掉,

魚再被海豹吃掉,

最終由北極熊捕獲海豹。

所以如果藻類被破壞,

整個食物鏈都會被破壞。」

高溫導致的極端天氣,

使高緯度地區的苔原提前變綠,

蟲卵早熟,

遷徙鳥類也因此錯過覓食時間,

極地動物面臨溺亡的結局。

歸根到底,

這一切的根源是不恰當的人類活動所致。

如今,

一個地球正在慢慢縮減為半個地球,

終有一天,

買單的會是人類自己。

中央空調「停電了」

全世界都越來越熱。

圖片來源:insideclimatenews.org

北極是地球的「中央空調」,

當北極成為「無冰之地」,

人類又該何去何從?

當地時間8月4日,

特朗普在約有3000多人出席的集會上做演講,

場內溫度高達43℃,沒有空調。

西裝革履的總統瞬間油光滿面,直呼:

「太熱了,我這件全新的、漂亮的西服都受不了了。」

韓國首爾8月1日最低溫度為30.5℃,

創下111年來最高紀錄,

當晚也成為「最熱夜晚」,

中暑患者劇增,導致十餘人死亡。

高溫下的日本。

圖片來源:insideclimatenews.org

日本京都、岐阜連續四天超過38℃,

東西日本大範圍迎來高溫,

從四月起預計有7萬人因中暑送醫院,

138人因中暑而身亡,

其中就包括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

除此之外,

氣候向來溫和的歐洲也不能倖免。

瑞典因為高溫天氣發生森林大火,

北部北極圈內的溫度一度達到了30℃;

西伯利亞北部地區氣溫也在本月初一度達到了32℃。

7月雅典大火,超過80人死亡。

圖片來源:insideclimatenews.org

英國多地有人因為高溫天氣引發的疾病而死亡。

英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

對於常年生活在20多度的溫涼民族而言,

僅僅面對突如其來的28度,

就很難適應,更何況30多度。

倫敦是世界上最早修地鐵的城市之一,

設施相對落後,

搭乘倫敦地鐵,

就不要奢望有空調了。

環境的急劇變化,

無疑給人類拉響警鐘。

人類不應該是地球的主人,

而應該是地球的守護者。

面對急劇變化的環境,

人類還能袖手旁觀嗎?

生而為人,不能只會道歉

加拿大的小孩子們,親手畫北極熊帽子,呼籲大家關注北極熊,保護北極熊。

作為這個地球的高級生物,

我們要扮演守護者的角色,

而不是主人,抑或破壞者。

我們應當感激地球給予人類的一切,

而不是享受征服地球的快感。

人類,也從來沒有征服地球。

做個環保者並不難,

環保離我們也並不遠。

每個人都能盡舉手之勞,救救北極熊。

八個「舉手之勞」

1??購物自帶購物袋。

2??自帶水杯。

3??盡量無紙化辦公。

4??隨手關燈。

5??綠色出行,低碳生活。

6??選擇可重複使用的飯盒。

7??挑戰「一周無空調」活動。

8??垃圾分類回收。

蓋里亞說過:

「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

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是大勢所趨。

地球有自己的節律,

度過寒冷的冰河期,就會逐漸變熱。周而復始。

我們生活的時代,

恰逢地球母親逐漸升溫的周期。

只是人類對於環境的不珍視,

加劇了這個周期的自然現象。

猛獁象和恐龍,

都從這個星球上消失了。

我們誰也不想看見,

白白軟軟的、毛茸茸的北極熊,

就此成為過往。

萬物有靈且美。

生而為人,我們不能只會道歉,

更應該學會行動,

捍衛這顆美麗星球上的所有生物。

「恭喜,這個星球屬於你們人類了。我走了。」

「別走,我們會去救你!」

「你們的努力,還能挽救融化的冰川嗎?」

「我不知道。事到如今,我只能試試。」

- End -

編輯:龐貝

撰文:殳子

視覺:龐貝 胡桃 Lina

本文版權歸TI拾光所有

轉載請聯繫TI拾光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I拾光里 的精彩文章:

TAG:TI拾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