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ofo賣身滴滴被接連否認,但它解除不了資本的魔咒

ofo賣身滴滴被接連否認,但它解除不了資本的魔咒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博弈還在進行,但留給ofo的時間也不多了。

文 | 高小倩

一面「賣身」傳聞來勢洶洶,另一面ofo開展的「自救保衛戰」也在高歌猛進。無論自救能否解除賣身魔咒,這一階段的ofo過得並不如意。

自上次36氪報道「ofo和滴滴談判已經接近尾聲」之後,極客公園也在昨日再次報道「ofo賣身滴滴的協議已經達成,公司作價20億美元左右」。

上述報道中稱,最近,ofo的眾多小股東正在陸續收到需要確認簽字的文件。戴威暫時保留董事局職位,而ofo的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出局。

如往常一樣,ofo第一時間出來否認報道的真實性。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朋友圈說道:「周一就提前闢謠了,周三還要再來一遍。假的。終局?還早。」

由於近幾個月關於ofo賣身的消息過於密集,大家對這樣的回應已經開始半信半疑。不過有意思的是,今日早間,ofo的B輪投資方經緯中國合伙人肖敏回應《中國企業家雜誌》稱,ofo以20億美元被滴滴收購是「假消息」。

翻看ofo的過往融資,已經到了E+輪。其中,經緯中國跟投了B輪、C輪和D輪,去年3月之後再無押注。而後續給ofo輸血的,主要是阿里系和滴滴,糾葛也主要集中在這三者之間。不過一旦滴滴打算將ofo收入囊中,那ofo背後眾多的投資方都要去平衡。

要知道,美團點評是以27億美金收購的摩拜,而上述報道稱滴滴只願拿出20億美元,此前36氪獲得的消息是「收購價可能是15億美元」。阿里7月遞交的SEC文件顯示,公司完成對ofo 3.43億美元的投資,持有後者12%的股份,以此計算,ofo的估值尚有28億美元。

ofo在各大巨頭之間不受寵,是因為大家各自都有了滿意的對象:美團點評收購了摩拜,滴滴有青桔單車和小藍單車,而阿里系也曾持續注資哈羅單車。這種時候,ofo的處境就尤為尷尬,大家手裡都有制衡彼此的籌碼,ofo就不會有那麼高的議價能力。

不過,滴滴有意向收購ofo,大抵是因為在單車投放受限、大規模投放很難開展的情況所決定的,畢竟ofo與摩拜是一二線城市的雙雄,而哈羅單車牢牢把控著三四線城市。還有消息,哈羅單車正在籌划進入一二線城市,目前已經在北京郊區試運營,而前段時間出台的政策又將進一步的投放直接扼殺。如此來看,滴滴「拿下」ofo,相當於擁有了一二線城市共享單車的運營權。

另一方面,一直在自救的ofo又能撐多久。6月初,唱衰ofo的聲音就開始浮現,資金鏈緊張成為報道的核心,也讓國內外的業務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所以最近兩個月ofo一直在強調自己的造血能力。昨日,ofo還宣布在官方App上線短視頻廣告業務,用戶在掃碼開鎖時可觀賞到5秒鐘的品牌廣告視頻。而此前,ofo為了賺錢也想出了各種方式,包括小遊戲、貸款超市功能、車身廣告、APP內廣告等等。

博弈還在進行,但留給ofo的時間也不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為吸引能花更多錢的消費者,阿里越發重視會員體系
樂信、拍拍貸的寒冬已過,暴雷潮後P2P頭部平台聚集效應出現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