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從「零基礎」開始飲食計劃?

如何從「零基礎」開始飲食計劃?

很多人都會聽說過各種各樣的飲食方案,見過各種各樣的食材食譜,但是當要自己選擇、制定、並執行一套飲食計劃時,便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不清楚如何制定自己的飲食方案。你屬於這類人嗎?

這類人,可能會聽說過、了解過一些有關於飲食的知識,但是卻不能將所知道的東西應用,面對一大堆的食物和食材,無從下手,不能讓自己從中受益,所以,也算是一種「零基礎」。

那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零基礎」的人群,如何開始適合自己的飲食計劃。

一、計算總熱量。

熱量,永遠都是最關鍵的。體重的增長、下降,都與熱量有著直接的關係。食物種類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體質,但是影響體重的,只是熱量

所以,如果要控制體重,一定要把好總熱量的大關

網上有各種熱量計算器,我們可以輸入自己的數據,算出一天所需要的總熱量。增肌的話每天多攝入300~500kcal,減脂的話每天少攝入300~500kcal。

總熱量=基礎代謝率+食物特殊動力作用+非運動能量消耗+運動消耗

基礎代謝率只與體表面積和肌肉量有關,所以,體重越大,肌肉量越高,基礎代謝率就越高。

食物特殊動力作用是指的消化食物期間,造成的額外熱量消耗。有些蛋白質可能會有30%的熱量用於特殊動力作用,所以真正被人體吸收的熱量只有70%,脂肪其次,碳水化合物基本上能被人體完全吸收。正常飲食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一般在10%左右,也就是說,吃下去食物的熱量,我們只吸收了90%。

非運動能量消耗又叫做NEAT,這裡的「非運動」指的是不去刻意運動,比如遛狗、上下班走路、爬樓、上廁所、做菜、洗碗、抖腿等活動帶來的能量消耗。如果沒有規律鍛煉的人群,NEAT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額外消耗了。

運動消耗,顧名思義,就是參加體育運動、鍛煉健身、戶外徒步騎行等體育運動帶來的熱量消耗。一般可以分為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此類運動的熱量消耗值,大部分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將以上四部分的熱量消耗相加,就是維持目前體重,一天所需要的總熱量了。

二、計算宏量營養素。

宏量營養素,指的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熱量都是由這三大營養素來提供,所以,當我們算出總熱量以後,就要進行「熱量的分配」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每1g產生4kcal熱量,脂肪每1g產生9kcal的熱量。無論我們吃什麼食物,說白了就是吃下去了這三種產能物質。只需要讓(蛋白質+碳水化合物)*4+(脂肪)*9=總熱量,你想怎麼分配熱量就怎麼分配。哪怕是一天只吃曲奇餅乾,食物熱量<總熱量,你體重就會下降(不過這樣很不健康)。

一般來講,還是推薦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5:3:2的比例,適合中國飲食結構,並且有利於塑性減脂;如果喜歡高蛋白飲食,可以採用4:4:2的比例,增加蛋白質攝入,減少主食攝入。

三、計算微量營養素。

除去宏量營養素以外的,就是微量營養素了,包括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目前,膳食纖維也被算作是一種營養素,人每天需要攝入30g膳食纖維,不能算是「微量」,但是由於不屬於傳統的三大營養素之列,所以暫時就把它放到這裡來說啦。

在網上也可以查到各種食物富含的微量營養素,以及人體每天需要的微量營養素含量。不過,由於微量營養素種類太多、太雜,而且存在各種無法吸收、無法利用的問題,計算起來非常困難。

對於此類營養素,我們就採取大概估算的方法就好。由於維生素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中,所以,多吃蔬菜水果,可以保證大部分微量營養素的攝入。

其次,鑒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鹽吃的過多,導致鈉攝入超標,瘦肉、奶製品、海鮮、全穀物食物吃的太少,導致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膳食纖維、鈣、DHA和EPA等攝入普遍不足。所以在選擇制定飲食計劃時,應當考慮多補充一些含有自己缺乏的微量營養素的食物,比如海魚、海鮮、牛奶、全麥製品、豆類等。

四、挑選食材。

當我們知道自己一天需要多少熱量、多少營養素之後,我們就可以選擇富含相應營養素的食材了。比如,麵條、饅頭、米飯、土豆、署類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瘦肉、海鮮、蛋奶可以提供蛋白質,雞蛋、大豆、油、全脂奶製品等可以提供脂肪。對於微量營養素,不太容易記住,可以從網上查到相關的食物,比如血中含有大量鐵,麥麩中含有大量維生素B族,橙子中含有較多維生素C,番茄中含有較多番茄紅素、花青素等。

食物的種類實在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我們不必要把所有的食物都列入到計劃中,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自己喜歡的食物,這樣的飲食計劃才是更適合自己的。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吃12種以上食物,一周吃25種以上食物,這樣的多樣性基本上就可以滿足大部分營養素的供給了。

五、選擇烹飪方法。

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生食,大部分食材都是需要經過加工,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營養才能被利用。烹飪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加工方法。

常見的烹飪方法有煎、炒、炸、蒸、煮、燉、烤等,不同的人會偏好不同的烹飪方法,不同的食物也適合不同的烹飪方式。蒸、煮、燉是比較健康的烹飪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食材中各種營養素的流失;烤其次,高溫火烤會造成一部分營養素的流失,並可能產生少量苯並芘等致癌物質;煎、炒、炸最為不健康,大部分營養素都可能在烹飪過程中流失,造成食物營養價值下降,並且這幾種烹飪方式需要大量的油,不僅可能造成熱量超標,植物油脂不穩定,經過高溫加工,會產生許多致癌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

有些維生素是水溶性的,比如維生素C,加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時,最好就採用水煮、清蒸的方法,最大程度保留維生素;有些維生素是脂溶性的,比如維生素D、胡蘿蔔素等,加工這類食物時,最好採用燉、炒的方法,少放一點植物油,讓維生素溶解出來,保證維生素的最大化利用。

所以,在選擇烹飪方式時,不僅要考慮個人的偏好,也要注意適應相應的食材和考慮對於健康、營養素的影響。

六、備齊各種調味品。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菜的味道,一部分取決於食材本身。一部分就依賴於各種調味品。

最常見的調味品,就是鹽了,可以說,基本上所有的菜都要放鹽,這裡的鹽,不僅僅指的是食鹽,還包括各種隱性鹽,比如醬油、醋、調味汁、耗油、韭菜花、海鮮等,目前中國人攝入鹽分嚴重超標,所以應當多選擇一些其他調味品,來替代鹽,為食物增添味道。

肉桂、八角、胡椒、孜然、薑黃、蔥、蒜、香草、辣椒等都是不錯的調味品,並且這些調味品中一般不含有鹽分,所以在廚房中備齊這些調味品,這樣在做菜時,等到了出鍋前,就有多種調味選擇了。

七、設置進餐時間。

進餐時間也不能忽略,如果是一天三餐,可以安排為8點、12點、18點;如果一天四餐,可以安排為8點、11點、15點、19點;一天五餐,可以是7點、10點、12點、15點、19點。一般來講,一天3~5餐都是合理的,早餐最好在起床後的15~30分鐘,晚餐最好在睡前3~4小時。

當然了,進餐時間並不是固定的,適合別人的進餐時間並不一定適合自己,有的人喜歡一日三餐,有的人喜歡少食多餐,有的人喜歡空腹有氧,有的人喜歡飯後晨練。所以,只要適合自己,自己執行下去,沒有什麼問題,就OK。

八、安排進餐順序。

這一點,可能沒有上面的七點重要,不過,如果是對於身材有特別要求的人,可以注意一下進餐的順序。

如果上午活動量較小,早餐可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多吃一些蛋白質和脂肪,將碳水化合物主要放到中午和下午攝入;如果有規律訓練的話,可以將碳水化合物主要放到練前、練後兩餐攝入。

如果想要減少一餐的熱量攝入,可以在飯前喝一些水、吃一些水果,或是低熱量蔬菜,可以增強飽腹感,有效抑制食慾。

以上就是零基礎開始飲食計劃的方法了,網上能查到各種各樣的飲食計劃,可以用作參考。不過,最終還是一句話總結:飲食是一生的大事,再好的飲食計劃,如果不能長期執行,也不能採用,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的營養生活 的精彩文章:

你需要吃欺騙餐嗎?

TAG:我的營養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