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別再以愛之名,為她搭建牢籠。

媽媽,我不是你的傀儡

前幾天看了一部台灣的片子,叫《媽媽的遙控器》。劇中小偉的媽媽是個要強的女人,丈夫出軌,她什麼都沒要,只要了兒子。與此同時,她的事業也遭遇瓶頸,但一想到兒子,便就覺得欣慰:幸好,我還有兒子。

漸漸地,她對兒子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兒子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但事與願違,有一天,她發現兒子竟然偽造成績單。兒子好像越來越不聽話了。

這時,難過的媽媽無意中從陌生人手裡得到一個神奇的遙控器,孩子不聽話犯錯誤,媽媽便用遙控器讓兒子的時間倒流。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於是小偉因為三次偽造成績單,重複過了三個同樣的星期三;媽媽給小偉報補習班,一次課設置10次重複,為了讓他學得更紮實;小偉談了女朋友,媽媽覺得不好,「她把頭髮染成那個樣子,一看就不是好女孩」。媽媽把時間調回了過去,女友不認識他了。

小偉多次抗拒媽媽的「旨意」,卻總是遭到媽媽的「鎮壓」,媽媽不斷地重來再重來,直到他「不再犯錯誤」為止。兒子拚命說著「不要」,眼神里充滿絕望。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終於小偉決定自殺,可無論採取什麼方式,媽媽只要按動遙控器,他又會活過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是古代戰場上對待敵方俘虜的態度,可媽媽卻將它用在了自己最親最愛的孩子身上。

心理學上一個詞叫做「習得性無助」,指一個人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和挫折後,再去面對問題會失去抗爭的意願和能力。

小偉多次反抗無效後,終於放棄了抵抗,成為了媽媽的「傀儡」:他聽媽媽話,好好學習,考上了好大學,成了一家公司的老總。然而,內心深處總是有一個聲音在對自己說:偷到媽媽的遙控器,做自己的主人。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後來的一天,他終於拿到了遙控器,夢想著擺脫媽媽的控制,卻被媽媽發現。不料,媽媽惡狠狠地說「你以為我只有一個遙控器嗎?」就這樣,小偉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支離破碎,絕望的他選擇走向飛馳而來的卡車。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沒有防備的母親,來不及控制這局面。這次,他的時間,他的生死,終於可以由自己決定。現實中的有些父母,雖然沒有「遙控器」,但也在不自覺地操縱孩子。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個「人」,不是誰的附屬品。

教育家孫瑞雪曾在《愛與自由》講座中說道,每個孩子生下來,就與父親、母親、曾祖父、曾祖母不同,他們擁有自由獨立的人格。他們有權利去思考,去發現,去尋找,去發展作為一個人的愛好和方向。


媽媽,我想自己決定

在父母掌控下的孩子,成長的陣痛會更強烈。心靈導師張德芬曾說,在共依存關係(互相依賴、牽纏)里的人,都不會快樂。最重要的是,控制別人的一方根本意識不到「苦」,反而會滿足於現狀,自鳴得意。

張德芬在上學時,就曾受到來自媽媽的過度掌控。每次出門她都要彙報行蹤:和誰去哪裡做什麼,什麼時候回家。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她的媽媽很不喜歡她的男朋友,會跟蹤女兒,在約會的時候突然出現,厲聲要女兒回家。還打電話給男方的爸爸:你兒子配不上我女兒。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張德芬非常痛苦。她拒絕,她抗爭,也想到過自殺。後來,她選擇去外地讀大學,在外地工作結婚,並接觸到心靈課程並以此為終身職業。

現在的她,慶幸當初邁出了第一步:離開家。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脫離母親掌控的過程雖然漫長,甚至相當痛苦,但終於,她能夠擁有自由,不需要再看母親臉色。並且,在她的努力下,和母親的關係也有所改善。

張德芬老師憑藉自己的努力,活出精彩人生的同時,還找回了和母親相處的健康關係。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像她一樣幸運的孩子,真的不多。

最好的愛護,便是不束縛

父母對待孩子,初衷一定是好的,但是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會有一些父母在育兒這條路上,越走越迷茫。不明白,明明自己為孩子恨不得當牛做馬操碎心,到頭來卻要承受孩子的埋怨。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作為父母,我們怎樣才能避免從愛的起點出發,最後卻淪落到怨恨的荒原?

  • 適當幫助而不是替孩子動手

媽媽有照顧和撫養孩子的義務。我們可以將生活經驗提供給孩子,但千萬不可以代替孩子去完成他的一切。

如果媽媽對孩子過分限制,把孩子行為的決定權控制在自己手中,孩子不能自己做主,更缺乏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對母親的依賴會越來越強,一旦離開就會不知所措,他就會感到越來越孤獨。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堅強。其實他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太多溺愛剝奪了他們自立的能力。我們應當用愛給予孩子成長的關懷,而不是用愛將孩子捆綁,束縛孩子的飛翔。

  • 轉換角色,既是長者,又是朋友

作為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並遵從他的生理、心理成長規律。

我們反對「溺愛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等,要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媽媽要意識到,家長不僅是孩子慈愛的父母,循循善誘的導師,還應該是孩子真誠的朋友。據調查分析,孩子都喜歡「朋友式」的媽媽,而不喜歡「牧師式」的媽媽。

  • 創造空間,營造良好的夥伴交往環境

教育家劉紹禹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談到教育兒童的原則:「兒童應與年齡相同的兒童生活,然後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與成年人一起,依賴式的自卑心理,頗難打破,將來離家入社會是莫大之困難。」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媽媽應該為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將孩子的時間一手包攬:放學路上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結伴而行,周末和節假日讓孩子邀請小夥伴來家玩,鼓勵孩子利用空閑時間與小夥伴進行交流,或主動到親友鄰居家走動……

「媽媽,我自己可以」,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而非控制

孩子的成長,固然離不開父母的照顧和指引。但在這過程中,需要父母幫助孩子找到自我,把孩子當做獨立平等的人對待,和孩子一起成長,一同尋找更美更好的自己。

這世上有一種愛,叫做我愛你,所以不牽絆你,看著你向遠方走去。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海藍,多平台原創作者,高校教師 & 心理諮詢師。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柔情。帶一雙慧眼,愛這個世界,寫遍千山萬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