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前,此人說:日本永為中國之患,日本人說:幸虧中國沒重用他

百年前,此人說:日本永為中國之患,日本人說:幸虧中國沒重用他

在中國與日本的聯繫上,相信我們想到的都是中國和日本的抗日戰爭,想到了日本怎樣對待中國,怎樣瓜分中國的土地。但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兩人,卻有很大的交情。

其實兩個國家首先較量的地方是外交方面,外交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強弱的,外交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哪一方如若勝利,就說明其國家略勝一籌。在中國和日本的外交史上,出現了兩位外交官的「私情」

這兩位便是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李鴻章其實古今異議比較大,有人說他是晚清大臣中最傑出的三人之一,而且政治方面有遠見高明,還有人罵他,是他簽訂條約賣給了外國土地,是一個奸賊。其實李鴻章這個人,主要是受大局所限制,雖然簽訂了大大小小三十幾個條約,但這並不是他所意。

就像曾國藩曾說他的為官之道爐火純青。有人說他是一個被污衊了的愛國英雄,其一生是悲壯和凄涼的,為了清王朝背負很多罵名,就算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卻依然逃脫不了大清國這個「毒圈」。

伊藤博文是一位維新先驅。在日本幕府衰敗、政治腐敗的時代,伊藤博文在青年時期就參加了「尊王攘夷」的運動,當時由於幕府同西方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日本國家內民心振奮,各個城市都響起了反對幕府的聲音,伊藤在此次的運動中彰顯了他極高的政治天賦,在此次運動中有不小的功績。

伊藤博文擔任首相之後,便著手起日本的憲法,完善了日本的體制,對工業、交通運輸、貨幣制度提出了新的看法和制度,尤其注重日本教育這一方面,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教育制度,伊藤博文認為教育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此次改革大大促進了日本在世界格局的地位,成功將日本這樣一個「島國」搖身一變成了亞洲的霸主。

那麼這二位看似不相及的人,為什麼還會有不小的交情呢?

我們都知道在同一時期,中國和日本都進行了改革,結局卻大為不同。古代中國實行的是中央集權,整個國家的權利都集中在一人之手。李鴻章推行洋務運動,大小事宜都要通過統治者的允許,但當時的統治者根本沒有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依舊我行我素,認為自己的國家才是世界上最強的,根本不用什麼改革也能成為世界第一,整天做這些可笑的「白日夢」,另一方面,國家保守派實力橫行霸道,洋務運動因此寸步難行。

李鴻章不同伊藤博文,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員,國家的事情他是說了不算的,而日本幕府已經倒台,伊藤博文坐上首相後便開始推動明治維新,自然效果顯著,且日本都在渴望自己強大,人心一齊,還有什麼改革是推行不了的。反觀中國當時清政府一家獨大,容不了李鴻章的一言一行。

也許是因為兩人都有改革的雄心壯志,兩人見面的第一次就「惺惺相惜」。

1885年,日本政府看到中國局勢,希望能從中國撈出一些好處,於是派伊藤博文出使中國,伊藤博文見到了比自己小18歲的李鴻章時,對他多少有一些英雄惜英雄。

伊藤博文說,如果李鴻章能說得了算,日本未必是中國的對手。其實日本人也明白,如今做主的是老佛爺,她除了花錢之外什麼都不會。

李鴻章曾經說:日本永為中國之患,但慈禧聽不進去,而伊藤博文也說,如果清政府重用他,日本就不會超越中國。那麼反之,伊藤博文對他說:「中國此時的制度如若繼續下去,十年之後日本一定會超越中國」。

李鴻章其實也知道,但無奈國家不是他說了算,這是一個統治者的「牢籠」,儘管你有突破「牢籠」的勇氣,但突破的力度根本不夠。

李鴻章對伊藤博文產生了好感,但也為這「友誼」付出了代價。他因為伊藤博文的緣故,輕視了日本的《天津條約》,這項條約,為之後的甲午中日戰爭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據學者的考證,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保持了將近十年的書信往來,跨越兩個國家兩個民族的二人,因為改革的原因而有了交談。十年的書信可以說明,他二人已經成為了知己。

伊藤博文對李鴻章的評價可以說是極高了,他認為中國這個國家雖然弱但此人不弱,如若李鴻章推行改革成功,中國也一定能擠進世界強林之中。但前提是慈禧不要作妖,如果慈禧在位一年,中國必然會衰弱一年,再好的改革家也沒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四世三公」叱吒政壇,最終卻被滿門抄斬
殺豬匠對朱元璋說:我沒文化,你有?老朱當場題一對聯,眾人佩服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