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2006西藏之旅:遇到你,是我的緣!

我的2006西藏之旅:遇到你,是我的緣!

人,都有走出去的慾望,不僅僅是因為「人不出門身不貴」,更是為了能夠在路上遇見自己。

出生在北方的農村,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一直渴望著能夠逃離農村,因為在農村,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農村,即使離開過,活動範圍沒有超過方圓100公里。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一出生就知道轉山,而且還用了另外一種磕長頭的方式。

轉山是一種盛行於西藏等地區的宗教活動,每年都會有很多虔誠的信徒來參加,特別是每當藏曆馬年的時候,轉山就是個盛會,參加的人數相當的龐大。

佛經上說居於世界最高的山,即須彌山,須彌山在佛教中被稱為世界的中心,據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濕婆大神的殿堂,人們多以為它只不過是一處虛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但在藏傳佛教信徒的概念里,它是一座現實的山。

《大藏經·俱舍論》記載:從印度往北走過九座山,有座」大雪山」,這就是綿延千里的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岡仁波齊,藏語意為」雪山之寶」。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尚在人間時,守護十方之神、諸菩薩、天神、人、阿修羅( 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和天界樂師等都雲集在神山周圍,時值馬年,因此,馬年便成為岡仁波齊的本命年。

佛經認為,藏曆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的十三圈。所以一般信徒是不會錯過這個轉山機會。

轉山人需在57公里長,海拔4800米至5723米處的轉山路上行走或叩頭,快者日夜兼程當天可轉完,而一般人則2到3天時間轉一圈。對於虔誠的藏傳佛教徒而言,他們是用磕長頭的方式完成的。「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

磕頭朝聖的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是為「身」敬;同時口中不斷念咒,是為「語」敬;心中不斷想念著佛,是為「意」敬。

信徒們認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萬次長頭,叩頭時赤腳,才算虔誠。「磕長頭」分為長途(行不遠數千里,曆數月經年,風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於沙石冰雪之上,執著地向目的地進發)、短途(數小時、十天半月)、就地三種。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徒為實現信仰、祈福避災而進行的最為虔誠的祈禱方式。同時,它也是藏傳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種方法。修持是密宗行者入密的前導,被視為密宗的根基,其目的在於通過清心和抑制慾望,達到忘我的境界。

在各地通往拉薩的大道上,人們不時地見到信徒們從遙遠的家鄉開始,手戴護具,膝著護膝,前身掛一毛皮衣物,塵灰覆面,沿著道路,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薩朝佛。

對於初次進藏的人,遇到磕等身長頭的人,感覺到的是一種莫大的震撼——一種發自內心的「遇見」,一切猶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所言: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這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輪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轉山是上天給予西藏人的一種特殊恩賜,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有不足一萬人,也許,只有在路上,他們才會遇見自己的「緣」!

在路上,用自己的身體丈量自己的信仰,在外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甚至偏執,但他們已經將這種表達了某種生命信仰的儀式化成了一生的習慣,因此他們從未感覺到苦,他們在享受著在路上的感覺。

「不為輪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遇見了是一種緣,各奔東西也是緣;相守是緣,擦肩而過也是緣。

轉山,轉水,轉湖,在路上,才會遇見真正的自己!

牛恆剛:2006年11月1日於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弗瑞德 的精彩文章:

柯達不傳奇(1)
胡亥與趙高

TAG:弗瑞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