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爾卑斯中穿行,「冰川列車」里觀景

阿爾卑斯中穿行,「冰川列車」里觀景

本文原創,由地理蹊傾情編輯製作,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導 讀

地理蹊不搬運題目,而是解讀題目中的知識含義答案與解題思路已改在題組說明裡給出。您也可以直接在留言欄內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歡迎關注」地理蹊「公眾號,並用微信手機或PC版瀏覽。

廣西南寧二中、柳州高中2018屆高三9月聯考

穿行於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快車」,將兩大滑雪勝地采爾馬特和聖莫里茨連接起來,行程7個半小時,沿線穿越291座橋樑、91條隨道,翻過海拔2033米的山嶺,運行時速為35千米/時,被稱為「全世界最慢的觀景列車」。「冰川快車」在陡坡路段採用齒軌技術:即在普通路軌中間的軌枕上,另外放里一條特別的齒軌;運行在齒軌鐵路的機車,配備了一個或多個齒輪,跟齒軌咬合著運行。據此完成1-3題。

1.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阿爾卑斯山位於

A.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

B.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附近

C.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

D.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附近

2.「冰川快車」開通運營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寒冷  B.人口分布

C.礦產分布  D.產業發展

3.「冰川快車」在陡坡路段採用齒軌技術的優點有

①提高上行爬坡性能 ②減緩下行速度,保證安全

③提高列車運行速度 ④減少在陡坡段盤山展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題說明

本題組以瑞士冰川列車為背景材料,以阿爾卑斯山在板塊的位置、冰川列車運營的主導因素、列車採用齒軌技術為切入點,考查板塊知識、產業發展的因素、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等相關知識。本題難度適中,分別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角度進行設問,綜合考查了解題者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從題干信息資料中獲取、挖掘信息的能力,以及對地理現象的分析、判斷、歸納、綜合推理的能力。本題組選材較為新穎,設問的角度也較為獨特,對於檢驗解題者地理空間思維與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有很好的評價效果。

ADD 1、阿爾卑斯山位於歐洲中南部,位於歐亞板塊與非洲板交界處,由兩個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因此應是消亡邊界,故本題正確答案應選A。

2、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冰川快車」被稱為「全世界最慢的觀景列車」,是穿行於阿爾卑斯山的旅遊「觀景列車」,是伴隨著旅遊發展而出現的,所以其開通運營的主導因素是產業發展。故本題選D。

3、根據題乾材料信息可知,冰川列車「配備了一個或多個齒輪,跟齒軌咬合著運行」 ,這只是為了提高列車為地面之間的吸附力,提高上行爬坡性能,減緩下行速度,也可以減少列車在陡坡段之間的迂迴線路,縮短線路里程。但因為另外還要和齒輪咬合運行,所以不會提高列車運行速度,故③選項不符合。①②④正確,故本題選D。

知識拓展

1

板塊運動

高中教材中要求大家掌握的是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初中教材上已經是七大板塊,美洲板塊分為了北美板塊和南美板塊。)

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由海洋組成。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和印度洋的一部份

▲教材資料中也有這樣的板塊分布圖

生長邊界大多是由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邊界,那裡易形成裂谷或海洋、海嶺等,比如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等。

消亡邊界大多由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邊界,如果是大陸板塊之間碰撞大多易形成高原和巨大的山脈,比如喜瑪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而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大多易形成海溝(大洋板塊俯衝)、島弧或海岸山脈(大陸板塊受擠隆起),比如馬里亞納海溝、太平洋西部島弧、台灣山脈、落基山脈等。

板塊邊界的判斷方法

1、根據地形來判斷。比如山地地形為消亡邊界,海嶺則為生長邊界;

2、根據地質災害來判斷。多地震、火山的地區可能為板塊的邊界;

3、根據金屬礦產分布來判斷。板塊邊界多礦產資源;

4、根據等高(深)線變化來確定位置。板塊邊界處,等值線密集,變化幅度大。

2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歐洲中南部,覆蓋了義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平均海拔約3000米,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即地理教材中的地中海氣候)的分界線。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在阿爾卑斯山脈範圍內,冰川作用明顯

圖片來自網路

資料參考自網路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

將地理簡單化、生活化、趣味化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蹊 的精彩文章:

山體效應不奇怪,局部熱力差異來
河流彎彎長又長,侵蝕堆積細端詳

TAG:地理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