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誠信本應成為一種生活自覺

誠信本應成為一種生活自覺

近日,北京最大規模研究生考試作弊案宣判,組織者被處以重罰固然咎由自取,可參與其中的30多名考生同樣令人氣憤。希圖捷徑、心存僥倖,妄想以虛假的「高分」博取功利,卻不想到頭來輸掉了人生誠信的大考。

誠實守信,本是個人修養最可靠的證明書,也是社會交往中最有效的通行證。孔子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將守信視為人安身立命的基礎。人生在世,何欲何求?以《易經》來講,一是進德,把自己變得更好,受人尊敬;二是居業,事業有成,在某一方面取得建樹。要實現這些,路徑正是「忠信」和「立誠」。

一個人如果在與人交往中總是偷奸耍滑、不忠不信,人們要時時刻刻提防他挖下的坑、使下的絆,又怎麼能夠相信他的言行?帶著「不守信」的標籤,不但得不到尊重,反而會讓人避之唯恐不及,最終落得個「朋友圈」清零的下場。

更無法想像的是,如果一個人在職場上慣於陽奉陰違、出爾反爾,對領導交辦的工作嘴上接得快、過後忘得快,胸脯拍得邦邦響,可是落實起來要麼扔一邊、要麼走了樣;對需要跟同事合作完成的事項,拿到手時叫著喊著「沒問題」,到最後驗收時卻處處是問題。這樣的人,丟掉的是上級信任和團隊的信賴,又怎麼可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取得建樹?

有人說,老老實實守信做人是笨辦法,費時費力不划算。其實,為人處世要算大賬、長遠賬,人生絕不是一鎚子買賣,而是多次博弈的複雜過程。

信任是一個複雜社會的簡化機制。以誠待人、以信做事,才能建立起個人的口碑,降低他人與自己交往的驗證成本。長此以往,反覆積累下來的誠信紅利會最終幫助你獲得更多機遇和肯定。

「信任為時間架了橋,它為成果做了預付。」明白這句話的現實意義,人人就該從自我做起、從生活的細微處入手,把誠信切切實實轉化為言行準則。做出承諾,就落到實處;實現不了也要如實相告,不欺瞞、不誇口,言必信、行必果。

社會與集體也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守信者得「甜頭」,令失信者有「痛感」。用人單位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激勵踏實肯干、誠實守信者,嚴懲弄尋作假、言行不一者,培育積極向上的團隊文化。社會也要進一步完善個人徵信體系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對你我而言,誠信就像空氣,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須臾不可離。立誠立信應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自覺。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關閉甜食開關 減肥也能有捷徑
經典名著「遇上」數字技術 傳統文化展現多元魅力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