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蔘和西洋參有什麼區別?你選對了嗎?

人蔘和西洋參有什麼區別?你選對了嗎?

人蔘為滋補強壯葯、調養葯及內科的急救藥,素有「百草之王」的美稱,早在東漢《說文解字》就有記載:「參,人蔘,藥草,出上黨」,《神農本草經》記載:「人蔘,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人蔘作為「虛勞內傷的第一要葯」,具延年益壽的作用。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乾燥根,主產於我國東北以及俄羅斯、日本、朝鮮的東部,多於秋季採挖。人蔘按來源分為園參、野山參,園參為人工栽培品,野山參為野生品種;按加工不同又分為生曬參、紅參、糖參。山參多加工成全鬚生曬參,生曬參:主根紡錘形、圓柱形,長3~15cm,直徑約1~2cm,表面淡黃白色、淡灰黃色,有明顯縱皺紋,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橫紋,下部常有支根2-3條及少數細側根。根莖既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拘攣而彎曲,具有不定根(艼)和圓形凹陷的疤痕(蘆碗),其香氣特異;全鬚生曬參著生須狀細跟,有的具有細小不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野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稍短,具環紋緊密、蘆碗多、鬚根稀少特點,長度約為主根的1-2倍,珍珠疙瘩多而明顯。

人蔘性甘、微溫,味微苦,入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具有復脈固脫、補氣健脾、益氣生津止渴、補益肺氣、扶正祛邪、益氣以生血、安神而益智、補腎而助陽的功效,用於急症的氣虛欲脫證;脾氣虛弱的食欲不振、嘔吐、泄瀉;肺氣虛弱的喘咳、動輒喘乏、脈虛、自汗;氣虛津虧的口渴以及消渴證;心神不寧、健忘、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精神倦怠、氣血津液不足等病症,還用於久病後的身體調養。內服或製成丸散或膏滋劑,方便服用。一般常用量3-9克,用大補元氣則須用至15-30克,文火另煎,待其他葯煎好後再與煎好的藥液合兌,分次服用;或研粉兌水沖服,每次1克 1日2次。野山參的效力最佳,生曬參作用平和,適於身體虛弱及病後的調養,紅參性偏溫,適於氣陽兩虛的調養。

西洋參來源於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乾燥根,又稱花旗參、洋參,主產於加拿大、美國等國家。於秋季採挖,除去雜質、蘆頭、側根及鬚根,洗凈、晒乾或者低溫乾燥而得。西洋參的主根圓柱形、圓錐形或紡錘形,長3~12cm,直徑約0.8~2cm,表面淺黃褐色、黃白色,具有橫向環紋及線形皮孔狀突起,細密淺縱皺紋以及鬚根痕。主根中下部有1至數條側根(多已折斷),有的上端有蘆頭,環節明顯,蘆碗呈圓形、半圓形,具有不定根(或已折斷);體重、質堅、不易折斷。斷面為淡黃白色、略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具有放射狀裂隙,氣味微苦、甘而特異。西洋參味苦、性微甘、涼,歸心、肺、腎經,其性涼能清熱養陰,具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功效。中醫上用於陰虛火旺之咳嗽痰血、津液不足之咽干舌燥、熱病氣陰兩傷之煩倦及內熱消渴等病症。西洋參性寒涼能傷陽助濕,陽虛內寒、寒濕者慎用。

人蔘和西洋參均能補氣生津,然西洋參苦涼清泄用於涼補,人蔘性甘溫卻善用於溫補

人蔘補氣效力強大,有「補氣強身之要葯」之美稱,臨床用於氣虛、氣陰兩虛的重症、急症;又歸脾胃經,善補脾益肺,用治脾肺氣虛證;還能安神益智,用治失明健忘。

西洋參性苦涼為清補之品,補氣效力不及人蔘,長於清熱養陰,尤宜氣陰兩虛兼熱不受溫補者;又善養肺陰、清肺熱,用治陰虛火旺的喘咳痰血之病症尤宜。春、夏季節,尤夏天有虛火者,選用西洋參可降火消暑,秋、冬季節進補則以選用人蔘為宜。

人蔘、西洋參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但使用中注意:

1.感冒勿用,小兒不宜使用(促早熟),邪實正不虛者慎用,不宜與蘿蔔、萊菔子、五靈脂、藜蘆、皂莢等同服,不宜飲茶亦不宜進食白蘿蔔。

2.商陸與人蔘極為相似,要注意鑒別。商陸為峻下類葯,如誤服商陸非但不能滋補強身,反而引起劇烈的上吐下瀉;華山參亦容易與人蔘混淆,如誤服,可引起瞳孔散大、眩暈、步態不穩等神經中毒癥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蔘 的精彩文章:

這種野生物,根塊像「人蔘」,極為珍貴,知道的賺大了!
5種搞笑的成精蔬菜,人蔘果太普通,圖4你一定猜不到是什麼!

TAG:人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