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畫在東京拿下大獎,桂綸鎂和《海角七號》導演為主角配音!
之前表妹就有介紹過好幾部我們國家優秀的國漫,再次為我們國漫的崛起撒花!
說起台灣的影視作品很多人第一印象不變的還是偶像劇,但是其實在表妹小時候台灣還是有很多不錯的配音動漫,比如《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海賊王》。
時隔這麼多年,台灣也終於鼓起勇氣出了一部完全屬於自己的動漫,在大陸可能關注的人不多,但這部動漫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也算是給台灣的動漫產業來了個開門紅了。
《幸福路上》
《幸福路上》這部動漫其實起源於一段12分鐘的動畫小短片,是由導演宋欣穎將自己小時候居住在幸福路時對街坊鄰居的回憶改編而來。
當年這段短片就獲得了金馬創投的百萬首獎以及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等多項獎項。
2017年《幸福路上》赴韓國釜山影展舉行世界首映時全場座無虛席,今年還一舉拿下了東京動畫獎的動畫大獎以及台北電影節的百萬首獎、最佳動畫片獎和觀眾票選獎4個大獎。
本片的配音陣容有點強大,女主由桂綸鎂配音, 男主由魏德聖配音。大家對魏德聖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表妹告訴你,《海角七號》台灣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都是他拍。
本片剛出來補救,有點冷門了,豆瓣看過的人只有寥寥300多個人,評分也只有7.4分。
故事採用的是雙線進行的敘事手法,明線是遠在美國生活的林淑琪(小琪)接到阿嬤離世的消息要趕回台北弔唁。
人到中年的小琪生活並沒有父母想像中的美滿,重複的上班族生活讓她感到枯燥無力。
丈夫安東尼是丁克族,但是小琪喜歡孩子而且已經懷上了,所以小琪誰也沒告訴,打算和安東尼離婚後回台北一個人撫養小孩。
暗線則是小琪年幼時候在幸福路的回憶,看見昔日那條熟悉的排水溝就想起6歲時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這裡。
工廠飄出來的煙因為爸爸在裡面工作所以是甜甜的草莓味,每天幻想自己是公主總會有王子出現。
看到老同學就想起以前的好朋友,第一天上學就尿褲子的混血兒女生貝蒂、調皮搗蛋不愛讀書早早輟學的男生許聖恩。
一個是小琪後桌一個是小琪隔壁桌,三個人因為沒有參加班主任的補習課總是被一起叫去走廊罰站,那時候無憂無慮被罰站也不怕,被許聖恩帶著爬樹上房頂還把一籠的鴿子都給放飛了。
回到阿嬤家弔唁時就想起以前阿嬤去自己家做客的時候因為愛吃檳榔害自己被同學嘲笑;
想起最喜歡的一隻雞被阿嬤殺了做成炸雞,嚇到出現心理陰影從此不再吃雞肉;
但也想起阿嬤是最疼愛自己的,每次需要幫助時阿嬤總會及時出現。
滿身疲憊的小琪回到家裡,看到日漸年邁的雙親始終不敢把自己的打算說出來,害怕自己會成為家庭的負擔。
後來小琪遇到了成年後的貝蒂,貝蒂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通過和貝蒂的一次次交談以及阿嬤一直掛在嘴邊的話,小琪終於明白了幸福到底是什麼。
作為動漫首先最吸引人的就是畫風,初一看《幸福在路上》人物的畫風有點像《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走的是簡約的風格。
但是這部片子有很多地方都用了魔幻童話畫風體現出了小琪腦子裡幻想的世界,將小孩子想像中的奇幻世界表達了出來。
能在日漫風蔓延的當下做出自己獨特的台式動漫,《幸福路上》憑這點就值得鼓勵。
其次就是配音,之前表妹介紹過的《刺客伍六七》是廣東口音,廣普至少還是普通話大家勉強聽得懂。
這次的《幸福路上》的配音是台灣腔普通話外加混進了許多閩南語,不知道這被譽為十大最難學語言之一的閩南語,逼瘋了多少想看片又苦於聽不懂的小夥伴。
深有感觸的是《幸福路上》講述的小琪的童年生活,也是很多人的童年縮影,尤其是和表妹一樣是閩南人的小夥伴。
好多年前表妹剛上小學時,爸爸就很喜歡問我:老師今天教了什麼啊?有沒有教ABC,狗咬豬啊?
每天晚上邊看歌仔戲邊聊天也是以前表妹家的娛樂活動。
豬哥亮在閩南地區真的是家喻戶曉了,表妹的老爸到現在還在翻看他以前的節目,甚至還曾經帶著表妹去剪了一個豬哥亮同款馬桶蓋髮型。
當然動漫里也有不少和全國小夥伴童年相接軌的片段,第一天上學時的忐忑,還有寫作業的時候跟家裡人炫耀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
班級里總有那麼一個有錢人的孩子和愛調皮搗蛋的男生。
填志願的時候全家男女老少都圍著你,勸你報一個將來是鐵飯碗的專業。
畢業就催找工作,結婚就催要小孩。
不過這部片子的缺點也很明顯,用林淑琪的成長曆程來體現台灣的歷史變遷還夾雜了不少政治味道,這種將歷史嵌進普通人生活經歷做法堪稱陳詞濫調。
表妹認為如果不加這麼多政治意識,認認真真把一個溫情的故事講好,那這部動漫會更成功。但還是有很多網友認為這不過是一點瑕疵,依然是一部可圈可點的動漫。
總的來說台灣本土的動畫產業還相當薄弱,能推出《幸福路上》這樣的動漫實屬不易,表妹覺得還是要持鼓勵的態度,希望台灣可以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