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的這兩項制度,為何日本沒有學習?

唐朝的這兩項制度,為何日本沒有學習?

自唐倭白江口之戰後,倭國便對大唐徹底跪服,自此兩三百年間不斷派出使團(遣唐使)抵達大唐,以全方位學習大唐的先進位度、文化、建築、禮儀等等,並在此期間正式將其國名定為「日本」,以此在如今的日本國還保留著許多大唐的遺風。然而,當時的大唐卻也有兩項制度沒有被日本學習,這便是宦官制度與科舉制度,這又是為何呢?

其一,宦官制度。日本國之所以沒有學習大唐的宦官制度,並非其不想學習,而是實在學習不來。閹割屬畜牧業的技術,也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手工活。太平天國定鼎南京之後,就曾選了一批幼童,將其閹割,以作各王府使用。然而,這批幼童被閹割後,卻無一生還,於是,太平天國的各王府也只好以宮女而代替太監使用。

而舊時的日本,幾無畜牧業,所以也就自然掌握不了閹割的高超技術,而無法使用宦官制度了。宦官制度,被西方國家稱之為舊中國的一大陋習,將之視為一種野蠻的象徵,不學習也罷。然而,科舉制度是當時最為先進的用人制度,為何日本也不學習呢?

其二、科舉制度。在歐美的史學界,對中國皇帝公認評價最高的皇帝,既不是首位實現中國大一統的秦始皇,也不是開創漢唐盛世的漢武帝、唐太宗等等,而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西方史學界之所以推崇隋文帝,其主要原因就是隋文帝開創了科舉制。

科舉制的實行,就使得朝廷得以建立一套服務於中央皇權的「近代公務員制度」,而使得「士族」制度徹底解體,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科舉制可以說是領先於西方一千多年了,那為何日本在當時也不學習大唐的科舉制度呢?

其實,這是由日本的政治特點決定的,日本在近現代以前,都沒有建立過一個集權的政府。日本的地形,南北狹長,且多山地、少平原。所以,在日本就特別容易出現大名(諸侯)割據的局面,而日本的皇室也就不能有效地控制日本全境。像我們比較耳熟能詳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雖說都統一了全日本,不過也只是在名義上統一了全日本,而並沒有改變大名割據的局面。其名義上主宰著全日本,實際上卻也只能施令於自己直接控制的那片區域。而各藩的武士仍向各藩的藩主效忠,而並不直接效忠於什麼太閣、征夷大將軍。豐臣氏、德川氏也不能直接干涉到各藩的藩政。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對日本的控制尚且如此,其他時期的政權更不必言。事實上,直到日本明治維新,推翻了幕府,並廢藩置縣後,日本才得以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而科舉制的實行是要以國家政令統一為前提的,而日本在近代以前並沒有完成真正意思上的統一,也就自然沒法學習大唐的科舉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千古第一毒計,連諸葛亮都為之側目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