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夏將止,秋未滿
處暑
處暑:夏將止,秋未滿
塵世未徂暑
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
秋日景初微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將過去,到此為止了。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氣候特徵
氣溫下降
CHU SHU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
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秋高氣爽
CHU SHU
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
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
南方「秋老虎」
CHU SHU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
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民間習俗
祭祖
CHU SHU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出遊迎秋
CHU SHU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吃鴨子
CHU SHU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處暑百合鴨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放河燈
CHU SHU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
CHU SHU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養生事宜
滋陰潤燥
CHU SHU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
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適當的煮些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戶外運動
CHU SHU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秋天,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
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但要多注意滋脾補筋。因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
所以,在運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劇烈,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傷筋。
疾病預防
CHU SHU
處暑,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人們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一候鷹乃祭鳥
二候天地始肅
三候禾乃登
GIF
文字 / 整理自網路
圖片 / 網路
GIF
青悠映像
你若有心事
可以說給我聽


TAG:精彩勵志人生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