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宇宙人8.23|港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火星相機」,為2年後的火星探測做準備;NASA欲藉助AI幫宇航員在月球上定位

宇宙人8.23|港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火星相機」,為2年後的火星探測做準備;NASA欲藉助AI幫宇航員在月球上定位

原標題:宇宙人8.23|港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火星相機」,為2年後的火星探測做準備;NASA欲藉助AI幫宇航員在月球上定位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近推出的公司宣傳片了展示了「偉大的設計是永恆的」這一理念,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創新理念為新的可能性打開新的大門,使得他們能夠想像出解決世界上最複雜挑戰的新解決方案。

國內部分


港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合作研發「火星相機」 將為2020年火星探測做準備


香港理工大學將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合作,研發和生產一台「落火狀態監視相機」,即「火星相機」,擬於可搭載在最早2020年發射的火星探測系統上。香港理工大學在研發精密太空儀器方面經驗豐富,這次合作將由其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率領二十名理大研究人員,與五院的專家緊密合作,共同研發。根據聯合研製協議,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和生產的「火星相機」將搭載在著陸器外面頂部,用於監視降落火星後巡視器的操作狀態,包括太陽翼的打開、火星的周遭環境,以及巡視器本身的走動情況。


合眾思壯收購AgJunction部分業務,進軍全球精準農業市場

2018年8月20日,合眾思壯旗下全資子公司Hemisphere GNSS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收購加拿大上市公司AgJunction(TSX:AJX)的部分業務,主要包括其下屬Outback Guidance業務所有的渠道、品牌、設施以及人才資源。AgJunction的前身為Hemisphere GPS 的農機和機械控制業務板塊。在合眾思壯收購Hemisphere GPS部分高精度業務和Hemisphere品牌後,剝離成立了AgJunction,並致力於發展機械控制與自動轉向技術與產品。


投資150億元!「千眼」衛星星座簽約成功,助力國家農業精細化管理


8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遙感大會開幕式上,中科遙感董事長王晉年與中農批冷鏈董事長林沫陽共同簽署了「千眼」新型衛星星座協議。項目計劃投資150億,建設新一代高解析度雷達、高光譜、物聯網協同融合衛星星座——「千眼」新型衛星星座,實現全天候全球尺度每天覆蓋的對地觀測能力,全球每天地表形變變化監測能力,全球高解析度光譜填圖能力。「千眼」新型衛星星座一期建設總投資45億元,由8顆雷達衛星+2顆光譜微納衛星+3座地面接收站系統組成。一期建設完成後,可以實現中國全域覆蓋能力小於7天,全球任意區域的重訪周期小於1天。


後天西昌再發兩顆北斗


8月2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迎來今年我國第23次航天發射,部署兩顆北斗三號第11、12顆衛星(M11、M12)。發射地點依然是老地方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窗口:8月25日早上07:37~8:17,同樣採用長征三號乙型以及遠征一號上面級,送至中圓軌道軌道。目前在軌運行北斗三號衛星共有15顆。上一次發射北斗三號,是在今年7月29日部署的第9、10顆衛星(M9、M10)。

國際部分


加遙感公司買下藍多湖下屬分析機構


加拿大遙感公司地球播報公司(UrtheCast)稱其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撐對美國乳業巨頭藍多湖下屬地理空間分析機構Geosys公司2000萬美元的收購。正在為爭取扭虧而進行重組的地球播報公司二季度虧損1000萬美元。公司新任首執奧斯本8月15日在季報發布會上說,號稱「全球最大農業衛星圖像買家」的Geosys在為把藍多湖視為對手的其它農業用戶提供服務方面應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將充當地球播報公司衛星圖像的導管。


NASA嘗試藉助AI幫助宇航員在月球上定位


外太空並沒有GPS來幫助我們進行定位。如果宇航員在月球上或者前往火星的路途中迷路,那麼就可能是危及生命的重大問題。為此美國宇航局(NASA)和英特爾希望規避這種事情的發生,嘗試藉助人工智慧的力量來提供解決方案。那麼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哪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模擬月球表面的系統,並模擬與當地環境進行比較。本質上就是通過數百萬個圖像提供的數據,然後使用神經網路創建虛擬月球來教導人工智慧。理論上站在月球地表的宇航員可以通過拍攝周圍環境,讓人工智慧將真實圖像和模擬圖像進行對比,了解當前所在的位置。

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15000個星系


近日,哈勃望遠鏡團隊發布了新的照片(如下圖),這張圖像中包含了大約15000個星系,其中12000個是產星星系。這片天區位於北天的大熊座 。這張照片由紫外光波段拍攝,結合了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及其他的空間和地面望遠鏡廣泛觀測的數據,構成了我們看到的「最廣闊的星系圖像」之一。與哈勃在2014年用極紫外超深場拍攝的照片相比,這一次的範圍要大上14倍。



綜合 | 朝暉

本文系《衛星與網路》獨家組稿,資料來源於網路。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衛星與網路微信公眾號搜集上述內容,並經過編輯。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並標註「組稿:衛星與網路(ID:satnetdy)」。


編輯:楊艷、朝暉、林紫、娜娜


設計:鄭慧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媒體合作等事宜,請加微信號:nongyan258766



宇宙人8.21 | 4.03米的「大眼睛」!世界最大口徑單體碳化硅反射鏡成功研製;首顆測量全球風速氣象衛星將發射



組建國家空間實驗室 為人類未來謀求出路:


社論: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星與網路 的精彩文章:

NASA宣布批准「獵鷹」9載人任務採用「注後即射」方案
美國NASA 2018年投資的遠景技術(推進篇)

TAG:衛星與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