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吃多了傷食?6個中成藥方助消化

孩子吃多了傷食?6個中成藥方助消化

傷食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功能性疾病。由於小兒乳食不知自節,過食肥甘厚味或生冷瓜果,致使脾胃受損,運化功能失調,不能正常腐熟食物,造成食停胃脘,蓄積不化,氣滯不行,而形成本病。癥狀以不思乳食,肚腹脹滿,噯腐吞酸為主要特徵。

小兒傷食臨床上常分為虛實兩型。實者,是因傷食而致脾不運化;虛者,是因脾虛而導致停食。在治療上,實者以消食導滯為主,佐以健脾;虛者以健脾養胃為主,佐以消導。根據不同病情,選用適當的中成藥進行治療。

1.實證多因小兒貪食過飽,宿食停滯所致。症見食欲不振,脘腹脹痛、拒按,多伴有嘔吐腹瀉,吐瀉多為酸臭食物或奶瓣,煩躁啼哭,夜卧不安,手心發熱,或身熱夜重,舌苔厚膩,脈滑有力或指紋紫滯等。治宜消食導滯,佐以健脾。可服健胃消食丸(至寶丹)、清胃保安丸等。

若兼有感冒(停食著涼),伴有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者,可服至寶錠、小兒百壽丸、九寶丹。

若兼有胃腸積熱,見大便乾燥,腹脹疼痛,矢氣臭穢等,治宜清熱化滯,可服一捻金、鎮驚導滯散(一厘金)、小兒化食丸等。

若食積化熱,見大便秘結,身熱面赤、煩躁不安,甚至出現驚風抽搐等症,治宜清熱導滯、化痰息風,可服七珍丹、鐵娃丹、保赤散等。

2.虛證多因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症見不思飲食,食後脘腹脹滿,大便溏薄,或乳食不化,或兼有嘔吐,精神倦怠,身乏無力,面色青白或萎黃,唇舌淡紅,脈細弱,或指紋青淡等。治宜健脾養胃,佐以導滯。可服啟脾丸、小兒香橘丸等。

1.小兒化食丸

【組成】六神曲(炒焦)、山楂(炒焦)、麥芽(炒焦)、檳榔(炒焦)、莪術(醋制)、三棱(制)、牽牛子(炒焦)、大黃。

【功效】消食化滯,瀉火通便。

【適應證】用於小兒胃熱停食,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渴,大便乾燥。

【劑型規格】蜜丸,每丸重1.5g。

【用法用量】口服,周歲以內1次1丸,周歲以上1次2丸,1日2次。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油膩。

2.保赤散

【收載】《中國藥典》2015年·一部。

【組成】六神曲(炒)、巴豆霜、天南星(制)、硃砂。

【功效】消食導滯,化痰鎮驚。

【適應證】用於小兒冷積,停乳停食,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痰多。

【劑型規格】散劑,每瓶裝0.09g。

【用法用量】口服,小兒6個月至1歲1次0.09g,2?4歲1次0.18g。

【注意事項】泄瀉者忌服。本品含劇毒藥,需按量服用,不可多服。

3.小兒胃寶丸

【組成】山楂(炒)、麥芽(炒)、神曲(炒)、山藥 (炒)、雞蛋殼(焙)。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養胃。

【適應證】用於食停中脘,積之未甚之證。症見脘腹脹滿,夜卧不安,時或啼哭,不思飲食甚或拒食,噯氣吞酸,噁心欲嘔,手足心熱,大便臭穢,舌苔厚膩,脈弦滑等。

【劑型規格】蜜丸,每丸重0.5g。片劑,每片重0.5g。

【用法用量】蜜丸:口服,1次2?3丸,1日3次,3歲以上酌增。片劑:口服,1次2?3片,1日3次,3歲以上酌增。

【注意事項】a.忌食生冷、辛辣食物。b.便秘者慎用。c.節制飲食,不要偏食。

4.健兒散

【組成】山藥、明党參、薏苡仁(炒)、麥芽、稻芽(炒)、雞內金(炒)。

【功效】健脾益氣,消食開胃。

【適應證】脾虛厭食。症見食少納呆,消化不良,消瘦乏力等。

【劑型規格】散劑,每袋裝5.5g。糖漿劑。

【用法用量】用水調服,3歲以內兒童1次半袋,1日2次;4?6歲1次半袋,1日3次;7?12歲1次1袋,1日2次。糖漿劑:口服,1歲以下1次5ml,1?2歲1次8ml,3?5歲1次10ml,1日3次。10天為1療程或遵醫囑。

【注意事項】患兒平時應少吃巧克力,喝帶顏色的飲料和油膩厚味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5.兒康寧糖漿

【組成】党參、黃芪、白朮、山藥、薏苡仁、麥冬、制何首烏、大棗、焦山楂、炒麥芽、桑枝。

【功效】益氣健脾,消食開胃。

【適應證】用於脾虛食積。症見食少納呆,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身體瘦弱。

【劑型規格】糖漿劑,每支裝10ml,每瓶裝150ml。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ml,1日3次,20?30天為1療程。

【注意事項】a.忌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食物。b.嬰幼兒及糖尿病患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c.感冒時不宜服用。d.食積化熱者不適用。e.長期厭食、體弱消瘦者,及腹脹重、腹瀉次數增多者應去醫院就診。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國醫大師金世元中成藥學講篇,由普洱中醫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陳思思排 版/葉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濕氣重 內火旺能喝茶嗎 喝什麼茶好
肝好不好?看食指就知道|手診參考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