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脂肪記錄史前災難 研究表明輕微氣候變化也能改變人類社會

脂肪記錄史前災難 研究表明輕微氣候變化也能改變人類社會

土耳其加泰土丘遺址 圖片來源:FIRDES SAYILAN

早在8000多年前,世界突然冷卻,導致北半球大部分地區迎來更乾旱的夏季。雖然沒有文獻記載,但這對早期農民的影響一定是極端的,然而考古學家對這段歷史卻知之甚少。

現在,世界上最古老且最不尋常的史前城市之一 ——加泰土丘遺址的破陶器上殘留下來的動物脂肪,終於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扇窗口,讓他們了解這些遠古人類經歷災難的千鈞一髮時刻。

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波士頓大學環境考古學家John Marston說:「我認為作者做得很好。該研究表明,加泰土丘人的適應能力非常強。」

今天,加泰土丘只是土耳其中部的一系列塵土飛揚、陽光炙烤的廢墟之一。但幾千年前,它還是一個熙熙攘攘的史前都市。大約從公元前7500年到公元前5700年,早期的農民在這裡種植小麥、大麥和豌豆,飼養綿羊、山羊和牛。

在鼎盛時期,大約有1萬人住在那裡。加泰土丘居民痴迷於灰泥,他們把灰泥貼在牆壁上,作為藝術品的畫布,甚至在死者的頭骨上塗上泥灰,以重現逝者栩栩如生的面容。

公元前6200年前後全球氣候變冷。科學家認為,北美的大量冰川湖流入大西洋,改變了洋流和天氣模式,引發了所謂的「8.2千年大事件」(指發生在8200年前)。

由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生物化學家Melanie Roffet-Salque和Richard Evershed以及波蘭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考古學家Arkadiusz Marciniak帶領的研究團隊,想知道加泰土丘農民是否留下了任何氣候變化的痕迹。在過去的幾年裡,Marciniak一直在挖掘埋藏在古代遺址里的陶土碎片,這些碎片可以追溯到8300年到7900年前。

這些陶罐是用來儲存肉類的,研究人員在多孔的、未上釉的碎片中發現了保存相對完好的動物脂肪殘留物。8200年前的大幹旱使飼料作物和牧場枯萎,寒冷的冬季會增加動物對食物的需求。研究人員推斷,兩者的共同作用會使牲畜變得更瘦、更渴,而且它們的脂肪可能會記錄下飲食壓力的化學反應。

研究小組使用氣相色譜—質譜技術鑒定了同位素。當研究人員觀察脂肪沉積物的氫同位素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在距今8200年前的碎片中,同位素氘或重氫的比例相對於樣本中的其他氫同位素上升了9%。而且,只有這些碎片存在這類現象。此前對該地區氣候和植物化學的研究表明,降水量較低與重氫含量較高相關。

因此,這個同位素特徵很可能是由8200年前的大幹旱事件引起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道稱,這是關於這一現象的第一個直接考古證據。研究小組補充說,通過分析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含動物脂肪的陶罐碎片,科學家將首次能夠準確重現其他古代社會的氣候條件。

「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英國約克大學動物考古學家David Orton認為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來自加泰土丘的更多發現揭示了農民如何適應更寒冷、更乾燥的環境。從那時起,動物骨頭就有相當多的切割痕迹,這表明人們在吃每一個可食用的部分。作者指出,牛群減少而山羊增加,也許是因為山羊能更好地應對乾旱。加泰土丘的建築風格也發生了變化,場地上標誌性的大型公共住宅被個體家庭的小房子所取代,反映出向獨立、自給自足家庭的轉變。

Evershed表示,儘管這些變化突顯出人類在面對多變環境時的歷史韌性,但也顯示出即使是相對輕微的氣候變化也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個社會。

然而,Orton警告說,在8200年前的大幹旱事件發生之前,加泰土丘的建築已經進化了數百年,很難說這其中有多少與氣候變化有關。「似乎早在乾旱事件發生之前,加泰土丘就已經處於一個相當快速的變化時期。因此,儘管氣候變化可能助長並加速了這些變化,但肯定不是故事的全部。」他說。(唐一塵編譯)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脂肪 的精彩文章:

得了脂肪肝怎麼辦?去菜市場買來兩種食材煮一煮,跟脂肪肝說拜拜
竅門:天天吃這4種食物,燃燒脂肪,不用節食也能減肥!

TAG:脂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