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行業大咖對人工智慧潑「冷水」

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行業大咖對人工智慧潑「冷水」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18.6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5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28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外賓與會,501個重大項目簽約合計投資約6120億元,擠滿站廳的參觀市民。23日,由科技部、工信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開幕,政府、企業、市民對於人工智慧的熱情在展會上展露無遺。智能化發展到底如何、未來會如何發展?在智博會大數據智能化高峰會上,來自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和企業大咖演講中給火爆的人工智慧潑了一盆「冷水」。

人工智慧發展有「虛火」

據統計,中國有近8億網民,有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移動支付、網路零售市場,連續六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消費大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40%,智能產業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也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了機遇。

在大數據智能化高峰會上,嘉賓們卻對人工智慧發展「潑了一盆冷水」。

「現在很多人工智慧是假的。」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演講中放出了第一炮,他說,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第一個誤區就是人工智慧應該長得像人。我們不應該把精力花費在去造出一個機器來長得像人,讓機器學會走路、跑步、上下樓梯,這是機械時代的思維。我們應該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的價值和作用。

李彥宏

對於機器怎麼像人一樣思考,他認為,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麼工作的這條路也走不通。因為人工智慧不是仿生學,現在人類根本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又何談用機器來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所以人工智慧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人工智慧產業中,自動駕駛成為全球的風口。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德毅表示懷疑,自動駕駛加智能網聯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

他認為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是自動的,更應該是自主的,應該像駕駛員一樣具有學習能力,能夠應對各種必然的工況。人和自動駕駛汽車不是控制和被控制的關係,應該是一種教和學的關係。未來的汽車應該是一種會學習的輪式機器人,能夠通過邊緣計算與「駕駛腦」「駕駛超腦」的學習,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保證自主駕駛的安全性,才能讓人們放心乘坐。

李彥宏認為自動駕駛的市場不會來的那麼快,但首先可以改變交通,如縮短駕駛者每天找車位的時間。

產業發展需要重視基礎研究

「在新的形勢下,數字技術和智能產業需要沉下心來,學會打逆風球,做好跑馬拉松的準備。」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在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推動下,中國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數字化的進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還需要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從外到內打磨每一個細節,而不是熱衷於概念的炒作。

「基礎研究才是產業誕生和產業振興的根本,沒有基礎研究產業是不可能有牢固的基礎。」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則結合華為發展說明基礎研究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他說,人工智慧的產品需要把複雜產品簡單化,讓AI高而不貴,人工智慧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和行業知識的訓練才能夠發揮效益。作為前沿技術,人工智慧發展必須打好基礎,不能為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也不能為了泡沫化而趕風口。要針對實際應用場景,充分利用演算法、算例和數據積累,來產生實際效果和收益。

梁華

馬化騰也對此表示同意,他說,從產業角度來講,做基礎技術投入很大、遙遙無期,因此企業一般選擇做相對比較簡單的應用,但長期下來,基礎研究的實力依然薄弱,獨到的創新不多,如何為科研人才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打通技術銜接的綠色通道,他覺得現在到了政、企、學、研幾方面一起努力改變現狀的時候。

馬化騰

「基礎創新是基於踏實的數據基礎才能做成的。」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 人工智慧第三次浪潮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但其中的基礎是深度神經網路的突破。目前,中國的人工智慧在語音交互和視覺交互上已經全球領先,這就是重視基礎研究而取得的成績。

人工智慧威脅論是誤解

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雲自稱不懂技術,不過他認為智能製造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變化遠遠超過想像,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傳統製造業、服務業,改變教育、醫療,我們所有的生活將離不開智能製造。

「未來不是我們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天下,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用好智能技術公司的天下。」馬雲認為,新零售以後最重要的是新製造。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未來將沒有純製造業,也沒有純服務業。未來的製造業將是服務業,服務業也將是製造業,未來的製造業不是標準化和規模化,而是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

馬雲

「未來的製造業不提供就業,製造業在未來不將成為就業的主要發展。」馬雲在說出此話後解釋,這並不是說機器人會消滅大量就業,機器人會取代流水線上的很多工作,因為服務業會產生新的大量的崗位,需要人來設計、體驗、創新。「引領未來的不是智能,而是智能背後的人的智。」

李彥宏說,他認為第三個誤解就是人工智慧「威脅論」。很多人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有一天人類造出來的技術會毀滅掉人類,「這個我覺得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因為我們在做每天的技術方面的研究時,會發現比我們想像的要難很多,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其實離我們非常遠。」

劉慶峰表示,人工智慧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決不僅僅是少數科學家和少數企業的事情,還涉及到社會倫理和法律。他呼籲,一定要現在就研究法律、倫理和社會體系的相關問題。

據了解,本次智博會主題為「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圍繞全球大數據智能化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進行展示,從今年起智博會將每年在重慶市舉辦一屆。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岳靚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代購藥物又被拘,肝癌神葯真的那麼神?
科研誠信管理,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