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雙城記丨如果倫敦是個謎,那麼巴黎就是答案

雙城記丨如果倫敦是個謎,那麼巴黎就是答案

英國人是一個很喜歡自吹的民族,有很多人至今都是日不落帝國的粉絲。雖然現在的英國已經在國際上明顯地衰落了,但過去那個老大帝國的精華仍大多都集中在倫敦。為現代文明社會制定遊戲規則的英美文明的細節,就深藏在倫敦的一磚一木里。因此由傳記作家為倫敦樹碑立傳,是最合適不過了。通過這本翔實而生動的書,你將會了解的不是一座千里之外城市無關緊要的生活瑣事,而是解開了觀察現代文明的密碼。



——孫綠




一座城的血肉之氣,往往和市井之風密不可分。


最逼仄的街巷,最不起眼的平民,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倫敦傳》

就裝滿了倫敦這座城有血有肉的大小故事:


從正史、民間傳說到飲食、消遣娛樂;


從黑衣修士會、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頓、瘋人院;


從威斯敏斯特教堂到倫敦佬、流浪漢;


從移民和妓女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戰空襲……





英國傳記作家、小說家、評論家彼得·阿克羅伊德


寫過喬叟、莎士比亞、牛頓、狄更斯的傳記大師

彼得·阿克羅伊德(Peter Ackroyd)

,這次寫盡了倫敦「這個人物」的方方面面。


《倫敦傳》時間跨度長達2055年,內容涵蓋79個城市斷面、831副市民面孔……

大約沒有多少事、多少人能夠逃出他那雙敏銳的眼睛。  





就像英國史專家錢乘旦所說:



 


它的前世,它的今生,它的成長,它的變形;它的河流,它的街道,它的天空,它的教堂——幾乎是無所不包:石頭、草木、大火、災難……但更重要的是倫敦人,那些在歷史的塵埃中突然被喚醒的無數小人物,在這本書中都栩栩如生,默默地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難怪《名利場》雜誌會盛讚:


「倘若倫敦能夠給自己選一位傳記作家,它肯定會選彼得·阿克羅伊德。」 


今天就要推薦這本《倫敦傳》,跟著阿克羅伊德的微觀視角,我們可以把倫敦絲絲縷縷的毛細血管都走遍。


一條生活館特價88元


● ● ●





《倫敦傳》


關於倫敦的「非典型」傳記






你若舉目眺望,就會看見屋頂構成一片海洋。那股黑壓壓的人流,如同未知海域的生物,全然不可見。然而,這座城市總在奔忙,總是熙熙攘攘,自有驚湍的急流、洶湧的波瀾,無休地溢浪揚浮。





一本歷史書,行文卻像散文,



一本學術著作,嚴謹之餘卻又能瀟洒自如,


不似教科書式按部就班的城市史,卻更鮮活和真實。


阿克羅伊德這種「不尋常」的寫作手法,每讀一頁《倫敦傳》,感受就越深刻。





威廉·弗里斯畫筆下的19世紀倫敦


◎倫敦佬經久不衰的「異裝癖」:



在倫敦,似乎人人都身穿戲裝。……譬如,城裡的貴族參觀聖巴塞洛繆節開幕式時,須不負眾望地穿「帶襯裡的紫羅蘭禮服」。不過,話又說回來,倫敦各等市民都十分講究色彩與效果。事實上,在如此擁擠的城市裡,人們也僅靠衣服識人。

譬如,以「藍袖氈圍裙」識屠夫、以「風帽、頭巾、頂髻」識娼妓。所以在節慶上,更換戲服之後,所有社會等級被盡然顛覆。 


摘自第十三章 表演!表演!表演!表演!表演!





2005年上映的英國電影《最後的絞刑師》 


21世紀的人難以想像的倫敦「絞刑文化」:



星期一是「行刑日」。那些即將被絞的死囚被押進新門監獄一輛敞篷板車,通常會有一大群激情高漲的圍觀者。有位外國人評論道:

「英國這個民族善於嘲笑其他民族的雅緻,視絞刑為盛大景況。即將受刑之人,精心地修容打扮、刮臉、穿喪服或新郎禮服……有些女孩穿白裙,披大絲巾,挎著裝滿了鮮花和橙子的籃子,一路撒向看客。」 


摘自第三十一章 絞刑的故事





倫敦妓女題材英劇《名姝》劇照


倫敦自古以來便是「性活動」的場所:



在這座眾城中最商業化的城市裡,拱門和妓院的用途意味著性本身早已商業化。……18世紀有一首童謠收錄這句話:「我去倫敦城買了個老婆。」

據說,直到19世紀,仍有一些黑市在拍賣女人,並且20世紀末娼妓拉客的套話也側重經濟方面:「想做點生意嗎?」這麼說來,倫敦將其精神烙印在居民身上。倫敦致力於銷售,但窮人無貨可售,於是便出賣身體。

因此,性慾可以自由地在每條小巷衚衕遊盪。倫敦一向是放蕩縱淫的場所。


摘自第四十一章 你這性感尤物





超600頁內容,倫敦這座城還有更多角落可以慢慢細說。










在巴黎逗留過三四次,住過滴水的老公寓,也和黑人兄弟一起在深夜等過車,向聖母院的神父懺悔過,也與流浪的藝術生徹夜長談過。但越經歷,我就越發現巴黎是一座深不可測的城市。她的文化底蘊,即使在今天歐洲混亂的大背景下,仍然是熠熠生輝的。對於整個人類近現代城市文明而言,這就是一座標杆性的城市。理解了巴黎,才能更好地理解現代城市文明。而這本書,正是這樣的一個入口,帶你用最通俗的語言和最有趣的故事,看懂這根文明的標杆。


——貓斯圖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如果倫敦是個謎的話,那麼巴黎就是答案。





「如果倫敦是個謎的話,那麼巴黎就是答案。」


這是英國評論家G·K·切斯特頓的一句名言。





作者若昂·德讓


巴黎何以成為巴黎?


答案或許就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法國歷史和文化專家若昂·德讓(Joan DeJean)寫的這本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中。





1550年巴黎地圖


打開書,最先吸引人的是分別繪於1550年、1657年的巴黎彩色地圖。作者稱這本書的創作始於繪畫。


其中穿插了許多幅相關地圖與畫作,記錄了巴黎從廢墟到都市的奇蹟轉變。





全書共九個章節,為我們逐一介紹了巴黎城市建設的各項發明,包括:


橋樑上的觀景平台、林蔭大道等首次出現的現代基礎設施;
還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時尚購物等全新的現代生活方式……


現代巴黎的創造過程,都能在其中一窺究竟。


 



德拉格里夫修士1728年繪製的地圖


第五章 敞開之城:巴黎的林蔭大道、公園、街道



今天,這裡(巴黎左右兩岸位於巴黎西邊角的會合處)也是巴黎風光最好的區域,右岸有協和廣場,左岸有榮軍院,兩座建築周圍都有龐大而複雜的公共建築。然而,在1700年,這片寬闊的地帶的開發才剛剛起步。


1700年的建築師不同於他們的前任。他們沒有選擇寬闊的街道去連接環城大道和城市中心,而是偏好延伸力強的主幹大道,尤其是兩種超級寬闊的街道:林蔭大道和大街。這兩種街道自此也成為巴黎乃至法國城市規劃的標誌。






上圖:巴黎街頭小販 下圖:巨大的露天商場


第七章 時髦之都



17世紀的巴黎,城市規劃和奢侈品貿易齊頭並進。美麗的城市最適合推廣美麗的物品。正因為如此,亨利四世設想的皇家廣場不僅是一處建築美景,還是絲綢生產的中心,更是絲綢產業的產品銷售之地。正因為如此,在巴黎這樣的都市中心,步行本身不僅僅是功能,還提供了公開展示最新樣式的場所;在不同場合下,人們炫耀著相應的服飾,為時尚帶來生機和魅力。






若昂·德讓

沒有在正文里堆砌令普通人難以親近的各種術語與數據,讀來輕鬆又不乏趣味性。


《紐約時報》就給予了高度評價:


「讀懂她的書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識,可是讀完之後,你就成了一個法國通。」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一條生活館特價僅39元


日常銷售價43元


8月23日 23:59 特價結束








《倫敦傳》、《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兩部「雙城記」,在裝幀設計上相呼應。





拆掉紙質封皮,露出復古紅和復古綠的硬皮封面,近看紋理細密。





內頁紙質硬挺,手感佳。


你還可以在一條生活館購「雙城記」


《倫敦傳》+《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限時特價僅116元/套


日常銷售價128元/套


8月23日 23:59 特價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比利時的問題已經顯現,內部分裂是他們最大的困難 | 地球知識局
阿根廷的失敗,究竟是錯在了哪裡?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