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驢得水:說好的笑話呢?

驢得水:說好的笑話呢?

皆無妨

電影|生活|時尚

GIF

《驢得水》這部電影是開心麻花的第二部電影,和《夏洛特煩惱》同樣,是由話劇改編,不過這部作品雖然標榜是喜劇,但是完整看下來才知道,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悲劇。

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一群在偏遠山區建立學校的老師,每天嘻嘻哈哈小打小鬧地過著自己簡單的小日子,可是特派員的突擊檢查卻打破了小學校的平靜,原來他們虛假申報了一位「驢得水」老師,並用這位「老師」的薪資來抵扣拉水的驢的消費和一系列其他費用,為了圓謊,校長老師們與村裡蒙族銅匠一起演了一場戲,然而荒誕才剛剛開始……

這部電影是當年的高口碑黑馬電影,豆瓣評分達到了8.3,也是非常不錯的分數。不能說然而筆者卻並不喜歡這部電影,當然,這並不是說這是一部差的電影。

說個笑話,你可別哭。

「我說個笑話,你可別哭啊」。這是這一部電影的宣傳語,很明顯已經給觀眾打了預防針: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片子,而我也的確做好了或許笑中帶淚的準備。然而真正看完了電影我卻不得不說:你說了一個笑話,我卻真堵心。隨著電影的結束,我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心裡第一反應是:可終於完了。幾乎是強壓心理的不適感逃離一般地離開了屏幕。

有人說這部電影敢於去戳教育這個問題,去寫吃空餉這個毒瘤,敢於去批判人性,引起人們的反思。

筆者以為這個初衷不假,但是火候有點過了。整部電影太黑色了,尤其是後半部分,黑色到作為一部黑色幽默電影讓人笑不出來,反而毛骨悚然。讓人看不到光,透不過氣,沒有希望。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那麼如何定義《驢得水》呢,是把有價值的東西用喜劇譏諷的方式毀滅給人看,可是它毀得太徹底了,讓人很難接受,讓人觸目驚心。

《驢得水》中人物性格鮮明而豐富,我們可以從各種細節明白每個人的悲劇人生,每個人的性格轉變都是有緣由的,都是外在苦難和內心劣性的共同作用產生的。這些醜陋的人物太真實了,讓觀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同時,也心裡發麻。

為什麼?

因為每個觀眾心裡都清楚,作者每個人物的塑造都源自於生活,這些人物身上的毛病,我們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角色只不過把我們自己身上的弱點放大了,誇張化了。這讓我們看到自己有多渺小,多醜陋,一面看著電影,一面被電影羞辱打臉,打得真疼。

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帶著半黑不白的自私懦弱等特點,在權力的壓榨下如履薄冰、畏畏縮縮、擔驚受怕,即使反抗了也毫無用處的無奈,威逼利誘下愈加諂媚順從像個牲口的殘酷。看到最後,荒誕的連環轟炸式的醜惡與無奈的展現,使得絕望的氣氛壓抑到頂端。讓觀眾絕望,氣悶,心裡不舒服。

導演似乎是有意把看似風平浪靜下的血淋淋的現實剝開了給你看,讓你不舒服,讓你看清楚現實,讓你清醒一下。但是整部電影看下來,所有的人都是醜陋的,屈服的,悲慘的。而且人物的醜陋是本身就存在只是在沉睡的,如果受到一些刺激不會醜陋得那麼極端,這種醜陋是被外界刺激,打開了內心最深處的本惡。在最後的最後也沒有一些破舊立新的充滿希望的結局,掐斷了光亮,只剩唏噓。

人物分析

張一曼

一曼這個角色應該是整部電影最討人喜歡的角色,大方真實,敢作敢當,追求自由。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就塑造成一個性觀念很開放的女性,可以說是「放蕩」。

可是這個角色並不不會引起觀眾的厭惡,因為她從始至終都在想著不傷害別人,在想著如何解決事情,如何承擔責任。她會開裴魁山的黃色笑話,卻也在他表明心意後及時說明並保持距離;她會為了照相保全「驢得水」的秘密而睡服銅匠,也會為了不害銅匠而保持沉默;最終特派員為了拿到每個月的7萬元錢,讓所有人辱罵她,最後校長順著銅匠的意思給她剃了陰陽頭,張一曼終於瘋了。這個天真活潑,追求美麗與自由的女老師終於被人逼瘋了,而她的種種付出,都是為了學校,為了他人。張一曼有自己的追求和慾望,但是她本性是個處處考慮他人的善良的人。她的初衷是不傷害別人,可是她卻被傷得最深。

孫校長

孫校長這個角色看起來一直是整個學校的主心骨,一直在儘力保全學校,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私慾,這點從一曼報告驢得水工資使用情況就能看出。這個角色很可怕的一點是「行大事者不拘小節」,他立下了自己的目標推動教育發展為學校集資,為了這個目標他可以不擇手段。他為了取水養驢弄虛作假謊報老師,默許一曼睡服銅匠,接受特派員剋扣美國人發的獎金,甚至親自剪光了一曼的頭髮。他一直想要領導別人,還要求別人和他一樣付出,並且總覺得自己採取的是最折中最能保護大家利益的方式,殊不知他一步步放低底線為了保全的錢,一開始就是不合規矩吃空餉的謊言。

周鐵男

周鐵男是校長的學生,在前半段一直是一個「熱血青年」,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有著青年的朝氣和嫉惡如仇的是非觀念。他像一個帶著激情與夢想剛剛進入社會的孩子,但是那一顆擦著臉頰而過的子彈,那瀕臨死亡的感覺將他徹底嚇怕了,他再也抬不起自己的頭,而是變成了匍匐在別人腳邊卑微到塵埃里的靈魂。之後一曼險些被強暴,他也不再敢為人出頭了,變成了一個膽小如鼠徹底奴化的人。

裴魁山

裴魁山是一個貪婪而自私的人,從一開始隨時打小算盤,說出願意用自己的工資建設學校的猶豫無不顯示出他的性格。而有了錢之後立刻變臉,搖身一變成了身披皮毛大衣利欲熏心的小人。裴魁山的轉變似乎是最直轉而下的,但又合乎情理。他曾經為上級背黑鍋有了污點,本來就明白自己鬥不過權力,又看到一曼睡服銅匠,渴望一起共度餘生的「女神」形象破滅,他從心底覺得自己真心錯付,為自己不值,而變成一種瘋狂的報復心理,因愛生恨,此時的他用最惡毒的話辱罵一曼宣洩他的怨憤,完全順從特派員,為了金錢不擇手段。

銅匠

本來未開化的小銅匠在接觸了校長老師一行人的培訓,一曼的「睡服」後,逐漸接觸了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一廂情願地與妻子決裂想要和一曼在一起的心被一曼潑了一盆冷水,一曼的謾罵與羞辱讓銅匠感覺到了一直被利用,被蔑視,被踐踏尊嚴的屈辱,他終於徹底黑化,用自己能想到的最惡毒的方式復仇對付一曼。其實銅匠是一個非常悲劇的角色,他一開始接觸到的知識和外面世界都是帶著陰謀的,有目的性的,這種初衷不正的教育也最終將他引到了自私的路上。銅匠的回歸是復仇,也是渴望擺脫愚昧,追求出人頭地追求知識,想要活成「人上人」。

佳佳

佳佳是最善良單純的一個角色,她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最一開始就建議說實話,最末尾也意識到之後會更糟糕。佳佳代表了受到教育而又保持內心善良的一類人,可是家人是她的軟肋,為了保護父親她還是向權力低頭了。正是連這樣一個願意抗爭的進步的靈魂也匍匐在權力之下毫無辦法的情節讓人心裡非常難受。

這部電影和《夏洛特煩惱》有一個共同的問題:話劇性太強。

人物台詞過多,很大一部分重點放在了讓觀眾聽到,而忽略了鏡頭語言的美感。而且有些部分演員的詮釋有一些浮誇,用力過猛。

導演周申在《南方周末》的採訪中提到「話劇是用斯坦尼的表演方法去實現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在電影中,是用斯坦尼的表演方法去實現卡塔西斯的效果。卡塔西斯就是要把你代入,最後罵的是你。」在這種電影的代入感驅使下,《驢得水》密集尖銳的矛盾扎人扎得太疼了,為數不多的喜劇部分也是在前半部分通過一些黃段子來呈現,有些生硬和突兀,這種高密度快節奏的悲劇情節投放讓觀眾一直在緊張的憋屈的狀態下觀影,如鯁在喉。筆者認為這部電影達到了導演的要求:通過演員的演出突出尖銳的矛盾,引起人們的反思。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是看起來太疼了。

我們需要反思,我們也需要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皆無妨 的精彩文章:

快把我哥帶走:最佳暑期下飯劇

TAG:皆無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