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時代面臨結構性難題:機器換人方興未艾,高端技術人才緊缺

AI時代面臨結構性難題:機器換人方興未艾,高端技術人才緊缺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楊 軍

「人工智慧早已經不是未來,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在。」這是在8月22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主辦的《投資人力資本,擁抱人工智慧: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與應對》報告發布暨課題研討會上,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潘天佑發出的一句感嘆。

不言而喻,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一輪信息技術發展正在成為全球範圍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IDC支出指南顯示,到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平台支出將從2016年的30億美元大幅攀升至310億美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人工智慧的發展也給人力資源帶來了驅動效應,人類的一些工作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替代、人工智慧將給就業結構帶來怎樣的變化都是業界頗為關注的話題。上述報告顯示,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化對勞動力的替代已經達到可觀的規模和速度,一些企業在過去3年間已經減少了30%~40%的勞動力。

儘管人工智慧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節省人力資本,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一部副主任郝景芳通過多個實地調研案例分析稱,人工智慧也面臨著「機器換人方興未艾、高端技術人才緊缺」的人才結構性難題。

人才缺乏成AI落地痛點

上述報告顯示,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不足,基礎層人才儲備尤其薄弱是我國在該領域依然落後於歐美國家的一個主要原因。

目前,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更多依賴引進大量海外高端人才,本土培養高層次人才稀缺。全球367所具有人工智慧研究方向的高校中,168所位於美國,中國僅有不到30所大學的研究實驗室專註於人工智慧。美國10年以上資深人工智慧從業者佔比71.5%,而中國僅為38.7%。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盧邁表示,發展人工智慧必須重視人力資本投資,要從早期做起,這是在國內外關於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研究已經有堅實基礎的。我國在兒童早期養育和學前教育方面還有明顯短板,職業教育質量也存在缺陷,很難適應未來人工智慧時代就業環境。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應對未來挑戰,要儘快、要儘早。

第四範式創始人CEO戴文淵則向《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記者提到,人工智慧目前未達到發展的爆發點,源於專業人工智慧人才太少,導致人工智慧落地場景空間遇到極大的限制。未來需要從降低人工智慧技術門檻、加強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兩方面發力。

刺激新興創新市場活力

如同過去的技術革命一樣,人工智慧的普遍應用一方面會導致大量就業崗位被替代甚至消失;另一方面也會催生新的崗位需求和就業機會。

上述報告中公布的各職業在未來20年內被人工智慧替代的概率對比圖顯示,排名前三的分別為農林牧漁水利等生產人員、建築材料生產加工人員、木製品製作,概率分別為99.55%、98.36%、96.42%。文學藝術工作人員、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宗教職業者、其他商業服務業人員被替代的概率為0。

報告還顯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直接帶來了對專業數字技術人才需求量的增長。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人才缺口將超過900萬人。晶元設計師、數據分析師、邏輯架構師、機器人製造等職位都處於人才緊缺狀態。

同時,得益於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生產力增長,人們對一般性工作崗位和勞動力的需求也會增加。收入水平和消費的上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老齡化社會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基礎設施和能源投入的增加等趨勢創造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彌補了機器對工人的替代。雖然目前製造、金融類產業的一些低技能職業首當其衝受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替代作用影響,但是服務業的勞動力規模卻表現出上升的趨勢。

此外,人工智慧的發展極大地刺激了新興創新市場活力,催生出很多就業新模式、新業態。例如快遞配送、外賣配送、電商客服、專車司機、網路主播、數據標註員等。

「人工智慧帶來的將是人類雙手和大腦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的意義將真正從『勞動』變為『創造』。更多的頭腦將用來思考科技創新的新『燃點』,以及致力於深化對整個世界的人文關懷。」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對《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記者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娶女明星,公司市值180億,他走上「人生巔峰」,如今驚人謊言被拆穿
巴寶莉一把火燒掉2.5億!奢侈大牌只剩下「奢」,沒有了「恥」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