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敗後,唐代詩人駱賓王是被殺、隱居還是出家了?終於真相大白

兵敗後,唐代詩人駱賓王是被殺、隱居還是出家了?終於真相大白

作者:汪翔

陽新東源有一座古寺,名泗洲禪寺,傳說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隱居終老的廟宇。東源駱授、王英駱家村、富水渡口駱等三個駱姓居民聚居的村子都奉駱賓王為始遷之祖。

在文章方面,駱賓王是照耀千古的人物。幼年即資質穎悟,聰慧過人。七歲時即景賦《詠鵝》詩,一時傳遍鄉閭,譽為神童。晚年參加徐敬業揚州起義,並寫下了著名的《討武氏檄文》。駱賓王作為「初唐四傑」之一,對蕩滌六朝文學頹波,革新初唐浮靡詩風,開闢唐一代文學的繁榮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因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他一生著作頗豐,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作家,一個政治上有抱負卻長期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

關於駱賓王的最後歸宿,史料說法不一,專家眾說紛紜。駱賓王的最後歸宿也成為一大歷史懸案。陽新人為什麼傳說駱賓王來泗洲禪寺隱居?其後代子孫為什麼會在陽新生息繁衍?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多次去東源、王英、富水三地實地考證,詢問熟悉掌故的老人,查閱當地駱氏宗譜,終於理出了一點脈絡。

兵敗後,唐代詩人駱賓王是被殺、隱居還是出家了?終於真相大白

從江南神童到仕隱之間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在烏傷城(今浙江義烏)北,有個風景秀麗、環境幽雅的小村,名叫駱家塘,駱賓王誕生在這裡。

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駱賓王的祖父是位文武雙全的名士,早年擔任地方小吏,後入行伍,征戰沙場,有斬將奪旗之功。後來為保全妻子兒女,祖父棄甲歸田隱居。他學識淵博,精通經史,為人豁達大度,和地方上的關係相處得很好。賓王的父親駱准,字履元,是駱賓王祖父的次子,在祖父的言行熏陶下,駱准成長為一個經綸滿腹、志行超逸,在當地頗有聲望的才士。駱准配高氏,生賓凱、賓王、賓叔三兄弟。

駱賓王生得眉清目秀,歧嶷不凡。還在賓王開始咿啞學語的時候,祖父就經常把孫子抱坐在膝上,教他朗讀簡易的詩文。駱賓王稟賦過人,過目成誦,五歲上就能背誦數百篇詩文,而且在祖父的指導下,還能吟句作文。

駱賓王十七歲這一年,在父執和親友的撮合下,與盧氏成婚。婚後兒子駱嵐出生。其哥駱賓凱早已成家立業,耕讀傳家,配妻王氏,生有二子:駱嵊、駱崇。

十八歲這一年,父親病死。按照喪制,駱賓王停學守孝。待到三年服滿,親人催促駱賓王上京赴考,求取功名。

駱賓王入京應試,是在二十二歲那年的秋天。

唐代的科舉考試仍保留漢代以來的譽望風氣,主考官並非單憑考生的成績而定等第,還考慮考生的知名程度以及顯要人物的推薦。流弊所向,應考前考生必雲集京師,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於是請託、通關節等現象層出不窮。有些考生還直接把自己寫的詩文送給主考官員,以期先聲奪人。駱賓王明知其中玄機,也決不追逐權門。考試的結果,自然名落孫山。

駱賓王極度失望地趕回瑕丘,一家人團聚。這時其弟賓叔早成家了,配妻元氏,生二子:駱峰、駱峻。母親依然安康,兄弟妯娌和睦,妻子賢良端淑,侄兒侄女齊集膝下,駱嵐天真可愛,駱賓王沉浸在天倫之樂中,暫將諸多失意拋諸腦後。這次長安之行,給駱賓王的最大收穫,是懂得了世情的冷暖和現實的嚴酷。

永徽年間,駱賓王終於在長安出仕了。但過了幾年,就遭人排擠,罷去官職。不久就離開長安,到河南豫州,擔任道王李元慶府中的幕僚。六年後,駱賓王離開王府。

在官場混跡近十年,雖然一度得到李元慶的賞識,但所見所聞,特別是親身經歷的罷官屈辱,使駱賓王深切感受到宦海的混濁。以自己這樣狷介剛直的品性,極難在官場的血雨腥風中保全自身。與其將來被惡浪淹沒,不如早點跳出宦海,找個風浪不易波及的地方,一家人過幾天寧靜的生活。於是駱賓王不再謀仕,效仿陶淵明,又回到第二故鄉兗州,耕讀自娛。他經常和一批志趣相投的詩朋酒友,一道遊山玩水,飲酒賦詩。此時的駱賓王才華蓋世,文氣所向,積於中者浩若江河,發於外者炳如日星,沉浸濃郁之氣直足以與先聖相匹。由於他的文名顯赫,一些地方官佐、士紳鄉賢,也都慕名和他相交,向他求文乞墨。林泉邀游,詩酒嘯聚,使駱賓王「頗得閑居之趣」,真正感受到掙脫官場繁文縟節的羈絆,回到大自然懷抱的舒坦。

與徐敬業一道起兵終失敗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大舉入侵,佔領了西域一帶的大片領土。朝廷派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軍十餘萬人,征討吐蕃。其時駱賓王已經五十二歲,邊疆軍事的失利,激發起他愛國的熱情。於是他寫了一首詩給掌管用人大權的吏部侍郎裴行儉,要求從軍自效。裴行儉非常器重駱賓王,於是駱賓王從軍入伍,於七月初離開長安,開始了窮沙極漠的軍旅生涯。

從江南來到大西北,天山積雪,交河絕塞,邊庭落日,戍樓烽火,野氣狼煙……異域風光給了駱賓王豐富的創作源泉,邊塞詩情由此點燃,成為有唐一代邊塞詩的先聲。駱賓王是邊塞詩的大量創作者,為盛唐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人開闢了先路。

咸亨三年(672年),西南邊陲的姚州發生戰亂。駱賓王隨軍入滇,在姚州道大總管李義總府里任書記,隨軍征戰,擬寫檄文布告等。在此期間,結識了眉州刺史徐敬業,徐敬業所謀者大,駱賓王憤世嫉俗,兩人惺惺相惜,互相引為知己。徐敬業是唐司空李勣(就是民間所說的徐茂公)的長孫,少從祖父征伐,有勇名,歷太僕少卿,襲英國公。

兵敗後,唐代詩人駱賓王是被殺、隱居還是出家了?終於真相大白

在蜀中整整過了兩年悠閑的生活,駱賓王軍中任期屆滿。五十六歲那年的冬天,他回到長安,和家人團聚,總算結束了漂泊不定的從軍生涯。此後與徐敬業書信往來,交往密切。吏部按績考核,授予武功縣主簿的職務。六十一歲那年的春天,服喪期滿,補授長安主簿。不久,朝廷拜為侍御史,駱賓王屢次上書諷諫,因此獲罪撤了職,並以貪贓入獄。

永隆元年(680)八月,高宗立英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駱賓王出獄後貶為臨海縣丞。朝中派人來監獄宣布大赦的決定,駱賓王才知道自己可以出獄了。接著聖諭到,貶駱賓王為臨海縣丞。但駱賓沒有赴任,而是同徐敬業會於揚州。徐敬業因事被貶為柳州司馬,赴任時途經揚州,弟弟徐敬猷坐事免職,與哥哥一起。徐敬業與駱賓王、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魏思溫等密謀,決定以匡複廬陵王為號召,於九月二十九日據揚州起兵,討伐武后。

對揚州叛亂之事,武則天早有心理準備。

武則天令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行軍大總管,御史魏元忠為監軍使,調集三十萬大軍,前去征討。

為給徐敬業、駱賓王以心理打擊,又下詔削奪徐敬業已故祖父李勣的官爵,把這個忠心老臣的墳也給挖開了,砍爛棺木,復其徐姓。按古代皇朝律法,一人謀逆,殃及上下幾代,即便是曾經的肱股之臣,也不能免死後之辱。又下令緝捕徐敬業、駱賓王家屬,留在京城的徐氏家屬幾乎給殺個乾淨。

徐敬業起事前,二叔徐邵、三弟徐敬真和駱賓王弟弟駱賓叔等人為避禍隱居(江蘇徐州),卜居饒州三蓮河。揚州起事不久,為免滅門之禍,徐敬真、徐邵與駱賓王家人秘密逃往洪州避難,後遷永興縣(今湖北陽新)土塘,存下兩家血脈。

兩軍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以後,十一月中旬,李孝逸和徐敬業的主力部隊在臨淮下阿一帶隔溪對峙,準備決戰。李孝逸督軍大舉攻城,一鼓作氣拿了下來。徐敬猷從暗道溜出城去。駱賓王挺劍奮力衝殺,抵擋不住,疲憊不堪的起義軍無力反擊,結果全軍潰敗。徐敬業、駱賓王等徹底潰敗。

隱居王英白馬山

徐敬業等將領見大勢已去,乘船出海,計劃逃往高麗。船到海陵(今江蘇泰州)境內,遇大風,所以就停靠在蒜山邊上避風。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早有叛變之心,這時乘機率眾嘩變,一時船上大亂,駱賓王見情形不對,縱身入海。徐敬業力戰不敵,也跳海逃生。

王那相等斬獲徐敬業僚屬共二十五人首級,獻到李孝逸軍前投降。王那相為邀功,謊稱斬得賊首徐敬業、駱賓王等首級。一場轟轟烈烈的武裝起義,至此徹底失敗,前後歷時僅三個月。

那麼徐敬業、駱賓王哪裡去了呢?

孟綮《本事詩》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髮,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可是駱賓王並沒有死在靈隱寺。

武則天大獲全勝,立刻下達通緝令追捕駱賓王及其家人。

駱賓王深通水性,跳海逃生之後,逆江而上,隱姓埋名,在吳中一帶逃亡。其時駱賓王年事已高,在經歷這樣一場巨大的動亂之後,無論在精神和肉體上都遭受沉重的打擊和損傷。輾轉到少室山嵩山少林寺療傷,因被武則天的耳目告密又遭追捕。出逃後又投往山西五台山為僧,因逃難來路不明被排擠再度出走。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義烏老家,因為官府盤查非常嚴密無處藏身。為了避難,逃到寧波普陀山為僧,又因水土不和,加上急火攻心,在普陀山染疾數月。病未全愈即離島投奔杭州靈隱寺為僧。

徐敬業等敗亡後,武則天並沒有對徐、駱兩族予以大清洗,她深愛駱賓王之才,常找駱賓王詩作來讀。不久武則天廢睿宗自立,治國有方,重用狄仁傑等名臣,唐朝國力漸漸強盛。

駱賓王從靈隱寺遁走後,輾轉來到永興縣,得知徐敬真等人已在土塘安居,駱賓王沒有驚動任何人,獨自到王英白馬山隱居。村人很敬仰這位老者,聽說他姓駱,稱他為駱公。

晚年結婚育一子二女

當地傳說,駱賓王隱居期間,附近一位董姓女子,年方妙齡,愛慕駱賓王才情氣質,狂熱追求他。駱賓王已到人生的暮年,烽煙歲月,生活的滄桑,讓他身心俱疲。他確實孤獨了,在姑娘不懈的追求下,駱賓王終於向對方洞開心扉,董姓女子於是成為他晚年的伴侶,育有一子二女。

駱賓王作為一位傑出的詩人,在陽新創作了不少詩歌,惜乎多已失傳,只留下《晚泊江鎮》一首,傳說是一年秋天他乘船沿富水河進長江所寫,詩曰:「四運移陰律,三翼泛陽侯。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夜烏喧粉堞,宿雁下蘆洲。海霧籠邊徼,江風繞戍樓。轉蓬驚別渚,徙橘愴離憂。魂飛灞陵岸,淚盡洞庭流。振影希鴻陸,逃名謝蟻丘。還嗟帝鄉遠,空望白雲浮。」

唐太宗時,西域高僧僧伽大師在泗洲建寺傳經,人稱「泗洲和尚」。山東兗州府泗水縣有一名士,曾任五公師相,稱為禧公,告老回鄉後受僧伽大師點化,遁入空門,終於成為得道高僧,道號慈方上人。

一夜,慈方上人夢中得兆逢虎立基,於是雲遊天下名山大川,想尋一方聖土創立廟宇。一日雲遊到永興縣東源駱授山,果然好去處,山明水秀,翠峰如簇。上人入山尋幽,林中驚起一隻猛虎,對著上人長嘯三聲後逸走。上人很高興,認為正應夢兆,便在此掛錫立修寺宇。因資金不夠,慈方上人四處化緣。

隱居東源的駱賓王傾囊相助,並題寫「泗洲禪寺」四個字。慈方上人素慕駱賓王文章與氣節,兩人終日在一起研討佛經,切磋詩文。後來駱賓王入寺為僧,授寺僧武功。幾年過後,泗洲禪寺香火旺盛,殿宇莊嚴,金碧輝煌。又十餘年,有寺房九十餘間,名僧和尚九十九人,僧徒數百人,分文武兩班,文僧參禪,武僧防衛。泗洲禪寺環境幽靜,一條小溪流水潺潺,忽然潛入地下,至寺前又突然噴出,水柱如燃香之狀。寺旁有一古柳,樹身粗大,枝繁葉茂,不可知其年月,相傳為駱賓王所植。

駱賓王閉門修鍊,遂成化外高人,最後圓寂在泗洲禪寺,年九十有餘,其後代子孫繁衍,遍布陽新各地。泗洲禪寺後面村子是駱家山組,據說是駱賓王后裔,山上有座白馬寺,寺中有口古鐘,傳說來自黃梅五祖寺。駱賓王當年結廬之處,就是今天的駱家寨。據說,唐中宗複位後,為泗州禪寺題寫了「駱賓王歸隱處」的石碑,惜乎在土改中被毀。

唐末黃巢起事,戰亂四起,泗洲禪寺毀於兵火,相應古迹多已毀壞。朱溫本為黃巢大將,率軍攻打河中。由於屢戰屢敗,怕受到譴責,於是叛變降唐,投歸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唐僖宗拜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

中和三年(883)又被授以宣武軍節度使,隨後擊敗黃巢,龍紀元年(889)斬黃巢余部秦宗權,被封為東平王。天復元年(901)封為梁王。黃巢覆亡後,唐帝國已名存實亡,各方節度使擁兵自重。朱溫時時威逼唐帝,唐朝覆沒只在旦夕。

駱賓王后裔子孫駱謹仕唐為檢校司空、鄂州左相馬部使兼理永興制置使、兵部尚書,封上柱國。當時因朱溫僭逆,駱謹為避兵亂,棄官隱居於興國州永福里山口。

天復三年(903),駱謹見先祖駱賓王所修的泗州禪寺只餘下一片廢墟,心內嘆息,於是依山麓重建泗洲禪寺,度僧供佛,祈求保佑國祚。駱謹也效仿乃祖居住禪寺之內,以終天年,但泗洲禪寺已不復往日規模。駱謹後裔子孫聚居的地方稱為駱授。

距泗洲禪寺不遠,曾有一塊古墓碑,碑文上介紹了駱賓王的平生。泗洲寺志上介紹了駱賓王在杭州靈隱寺出家為僧後,又逃到泗洲寺,最後圓寂在泗洲寺。遺憾的是,寺志在文革時被造反派燒毀,古墓碑當時被人埋進了田裡。1961年2月,泗洲禪寺被湖北省政府授為「駱賓王歸隱處泗洲禪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唐代詩人駱賓王:命運不順,壯志難酬,不知所終
建在龍脈上的三座陵墓,為什麼一千年來盜墓賊都不敢碰?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