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你還缺一堂收納課

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你還缺一堂收納課

「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你不用管。」

「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收納整理這件事情,很多家長出於疼愛,捨不得讓孩子做。但這種疼愛真的是對孩子好嗎?我們來看一項研究,對比參與家務整理的孩子和不不參與的孩子,在多項指標上的表現狀況:

研究表明,參與做家務的孩子,比不愛做家務的孩子——

-就業率高15倍

-收入高20%

-在校成績優秀比例高了27倍

-婚姻更幸福

......

(以上數據摘自《人民日報》)

用數據來說話,愛整理的孩子在就業率、收入、成績、婚姻生活等各方面明顯更有優勢。

什麼?!

整理收納竟然能有這些功效?

其實不足為奇,教孩子收納整理的過程,潛移默化中開發了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能力。看似簡單的家務活動,對小朋友的思維邏輯卻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在進行收納整理的時候,孩子要充分調動他的邏輯思維,儘管這些整理活動在成年人看來十分簡單。

就以疊衣服為例,其中就包含了「分類—組合—歸納」這一思維過程。

兒童在疊衣服時,要按照衣服的類別、所有者進行區分。他們通常對形狀和顏色比較敏感,依靠衣服尺寸大小、或者回憶爸媽穿過衣服的顏色來進行分類,這種訓練對記憶力和分類能力都有益處。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教他疊衣服,考驗了他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疊整齊的衣服還要考慮擺放問題,哪些衣物放在一起,疊放在什麼 位置,這就是不斷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的過程。

也許你們會說:我家寶寶真的不喜歡幹活啊,怎麼辦?

請注意了,既然你們已經把「收納整理」描述為「幹活」這件辛苦的事情,寶寶當然不喜歡。父母無意間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洗衣服好累」「做飯好辛苦」「收拾屋子好麻煩」,諸如此類抱怨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於家務整理,物品收納的認知。

家長要把收納當成是一件生活中的平常事,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承擔的責任。而教孩子收納整理的過程,其實就是「收育」。

收育

將收納與育兒、教育、培養結合,即把整理收納的觀念意識和方法技巧與教育相融合,將其稱為「收育」

教育從來不是局限於書本和課堂,更多是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收育是有時間表的,講究循序漸進,下面把時間表分享給各位爸媽:

上幼兒園前

這個節點的寶寶,對世界充滿了好奇。3歲以下的寶寶,不必急著做分類,而是先掌握「把玩具放回去」,從哪裡拿出來,玩好之後,就放回哪裡。

1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開始辨別顏色和形狀了。可以讓他們做色彩和形狀的分類訓練。寶寶的玩具就是很好的訓練工具,比如彩色積木和多面屋。

孩子玩積木的時候,可以讓他慢慢開始把同顏色的放在一起,同形狀的放在一起,或者找一些其他的標準,拓展分類思維。提高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對物品細節上的把控。

幼兒園階段

意識對行動有指導作用,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階段中,父母可以慢慢灌輸給小朋友一個思想:收納整理是全家應該共同參與的一件事。讓小朋友有「責任感」,而不是讓小孩覺得,這些關於家務的事情本就應該是父母做的。

這個時間點可以做這些簡單的事情——

1.扔垃圾

收納不是從收開始,要從扔開始。先讓小朋友學會扔垃圾。但這個時候的小朋友判斷力還不足,一些他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會當成垃圾。因此不能籠統地跟他解釋,而是要從小處慢慢教導。

最好選擇一些容易判斷的東西,比如零食的包裝袋、裝玩具的盒子、用過的吸管等等。注意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

2.玩具歸位

玩具由小朋友自己來收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家長會為他們代勞。

試想一下,一個成年人面對一屋子攤在地上的玩具,每次拾掇都是對耐心的極大挑戰,倘若工作上還碰到了什麼不順利的事情,那負面情緒就會蹭蹭地上升,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往遠了說,不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營造。要是父母雙方其中一位是「甩手掌柜」,那家庭矛盾可是一觸即發的。

更大的缺點是,父母整理玩具,是按照他們的身高、習慣來放的。比如放在柜子中,小孩是拿不到的,父母也想不起來,久而久之小朋友會忘記這個玩具買新的,從而家中的玩具會越買越多,甚至還會重複購買同類產品。

解決辦法很簡單,在家中準備大的透明收納筐,讓小朋友自己取用。玩好以後,玩具要分類歸位。收納筐上可以用圖形來標記分類。

1年級~2年級

1.衣物分類

對於剛步入小學的孩子還說,衣服分類不用做得那麼詳細,從日常生活出發,分類出「要穿的」和「要洗的」,所謂要穿的,就是第二天需要穿的衣物。可以在孩子的房間放置一個衣物收納筐,讓他自己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進去。

同時,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浴室給小朋友放一個收納盒和臟衣簍,讓他單獨放置自己的日用品,並把換下來的衣服,和其他需要洗的衣服都放進臟衣簍。

其餘暫時不穿的衣物,要讓孩子有放入衣櫃的意識。當然,這點上家長要以身作則,畢竟孩子是在模仿你的一舉一動,不要變成壞榜樣哦。

2.整理書包

前一天晚上讓小朋友整理自己的書包,換好第二天上課要用的書本、檢查文具是否齊全。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不至於第二天早上匆匆忙忙地出門。

3年級~4年級

1.疊衣服

三、四年級的小朋友動手能力已經大大增強了,這個時候可以教他們一些簡單的疊衣技巧。在摺疊的過程中,可穿插一些簡單的衣物護養知識。

2.一起寫採購清單

在傳統觀念中,家長都認為小孩子對金錢是沒有概念。其實這個觀念是有誤的。

帶一個小朋友逛商場,他通常看到什麼喜歡的就想要買,家長的回答要麼就是爽快地說「買」,要麼就是「你已經有了,不買。」或者「這個沒什麼用,不買。」這都是在以家長自己的觀念做判斷,而沒有把機會留給孩子。

要知道,這些物品的使用方是孩子本身,有沒有用他說了算。其實家長更多的著眼點在於「實用與否,性價比高低」。我曾在商場中看到過多次小孩哭鬧哀求,家長不願意買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讓孩子參與採購清單的制定,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告訴孩子,我們的額度是多少,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他最想要的東西,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想買什麼。讓孩子開始掌握自己的物品數量。

5年級~6年級/預初

經過了之前的習慣養成,其實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收納意識。對於5年級~6年級/預初的學生,這個時候可以細分和擴大範圍。

如衣物分類,可以擴展到衣物的材質、季節等等。整理書包,可以擴展到整個書桌,然後到整個書房。從制定清單慢慢延伸到對採購具有一定比例的「決策權」等等......

在綜藝《少年說》中,付軒昂對媽媽大喊「你能不再逼我做家務了嗎?」看看他媽媽是如何回答的:

不要把教育這件事情只寄託於學校,家庭才是一個孩子最重要的學校。你只能參與孩子生命中的一段時間,無法永遠幫他代勞所有事情。教會他們如何去獨立生活,才是給他們最大的財富。

回憶一下

你們還記得媽媽教你做的第一件家務是什麼嗎?

歡迎來評論里分享

我們將從留言里挑選出一位粉絲

送上小禮物一份

S號除塵撣1個

活動截止2018/8/30

另外還有一個

大福利

為解各位「納豆」收納之所急

收納王子特意創建微信群

邀請日本收納檢定協會認證收納師

為大家解決收納難題的同時

科普超多實用收納知識

有收納問題的朋友

掃碼添加「收納王子小助手」

或添加

並備註「納豆」進群哦

— END —

文案&編輯 西西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點擊下列關鍵詞

掌握更多收納技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納王子 的精彩文章:

日本主婦輕易不會說的清潔用品收納法大揭秘!
你扔的每一個塑料袋,都會回到你的餐桌上

TAG:收納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