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造車新勢力亂象橫生,歐拉總算讓我看到了希望

造車新勢力亂象橫生,歐拉總算讓我看到了希望

進入2018年後新能源這塊大蛋糕已經算是被證實擺上了「餐桌」,不管是進口、合資還是自主品牌都想來分一塊蛋糕吃。但在此大環境下,縱使國家加大了監管力度,但仍然亂象橫生。騙積分、補貼的產品少了,但PPT造車的現象又開始湧現,雖然賈躍亭遲遲不回國的消息已經不怎麼被大家關注,但我們確實希望這種現象能夠不再發生。

8月20日,長城汽車集團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獨立品牌——歐拉ORA。其實長城此前已經在嘗試新能源汽車——比如WEY P8。但是都只能算是在現有品牌下的延伸,並沒有在新能源產品上實現垂直化,歐拉的成立也代表著長城將正式踏足新能源產業。

除此之外,與寶馬宣布合資之後,長城汽車集團在新能源領域註定將以搶跑的姿態贏在自主品牌新能源的起跑線上。

相比於其他新能源品牌的發布會,歐拉的發布會帶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樸實」。特斯拉、蔚來、威馬、拜騰……你所能列舉出來的一些造車新勢力,無一不是噱頭十足,各種花里胡哨的宣傳必然少不了,但歐拉的品牌發布會給我的感覺卻更加「真實」。

威馬汽車的CEO沈輝曾經說過;「新勢力造車最大的挑戰是真正意義上的交付,不是一會兒交付給內部工,一會兒交付給熟人,而是交付給普通用戶。」這句話我們其實完全可以看做是在暗諷蔚來。截止7月31號,蔚來ES8訂單數已經突破1.7萬台,累計生產超過1300台。但是實際交付量還不足100輛。NIO HOUSE越建越多,甚至前不久還找了個地兒給大家演示了換電——不得不承認確實是項革命性的技術,但問題在於真的能批量化嗎?還有最核心的問題——車交付了嗎。

近生活的才叫真科技

對於科技配置而言,我很喜歡寶馬的宗旨——「設計服務於功能」。只有真正貼近於生活的設計才能被稱作便民的科技。歐拉的誕生並不是長城的臨時起意,長城汽車集團十年前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研究小組,投資超過一百億,長達十年的布局後,才開始真正進軍新能源產業。

在自動駕駛方面,長城汽車在距離雄安新區核心區34.6公里處的徐水基地,建立了自動駕駛試驗場地,同時建立了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組。中國團隊負責汽車平台開發、標準制定、驗證試驗方面,美國團隊則負責自動駕駛系統開發、系統和安全工程方面,印度負責模擬分析、軟體開發。長城汽車正在從三個層面探索自動駕駛:L4/L5級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失效功能平台、作為服務應用程序的共享出行方式。

據悉,未來L4級的自動駕駛系統將陸續應用到歐拉的產品之中,而我個人也十分期待歐拉是否真的能如自己所規劃的一樣,儘快將L4級的自動駕駛系統逐漸引進到產品上來。

拒絕油改車 iQ即將上市

iQ將會是歐拉即將上市的第一款車型,定位於純電緊湊型跨界SUV。雖然說外形充滿了未來的設計語言,但就我個人的審美而言覺得其外形相比起將會晚一些上市的R1、R2要差一點科技感。當然,R系列定位於微型車,主要適合於城市生活用途車輛,而iQ適用於家庭用車。

內飾設計上,空調出風口左右的貫穿,與中控台和皮面之間所營造的懸浮感,更是當下年輕人所青睞的簡約之美。超大的後排乘坐空間,與掀背式行李廂的設計,便利性在同類型電動汽車中優勢明顯。

動力系統方面,其搭載了孚能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博格華納永磁同步電機,綜合續航360公里。大家都知道如果電池能量密度能提高,成本能夠下降,那麼新能源行業將會得到飛速的發展,而正如前面所說ME純電動平台的高度集成電驅動系統密度將達到160Wh/kg,這才目前國產自主新能源行業當中已經算得上不錯的水準,特斯拉目前的電池能量密度也僅為密度200Wh/Kg,當然我們也相信歐拉有更多的進步空間。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我前面提到了ME純電動平台。其實在歐拉品牌發布會前,我聽見有同行媒體老師在竊竊私語說——新車會不會又和H6同平台?而歐拉很明確的回答了大家——「拒絕油改電!」也就是某些品牌為了能夠快速進入新能源行業,分一杯羹,在現有的燃油車平台基礎上來生產純電動車,這樣的做法自然是非常不負責的,對電池組的規劃也註定不會非常合理。

當我們看到iQ以及R系列車型後,也確實發現其身上沒有一點長城旗下之前車型的影子,確實是基於全新平台打造,這也能看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行業上的決心——「不做『油改電』,不做『政策車』,更多考慮的是政策退坡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消費者所能看到的希望

歐拉ORA——Open(開放)、Reliable(可靠)和Alternative(非傳統)。歐拉的誕生代表著長城已經具備了在新能源時代到來後與其他品牌競爭的實力,其實就目前新能源發展的速度來看,我們誰也沒有把握去預料新能源時代還要多久才會真正到來,但未雨綢繆總是好事,對比某些噱頭大過實用性的造車新勢力,我更加欣賞歐拉或者合眾新能源、比亞迪這種踏踏實實在新能源上潛心發展的品牌,雖然沒有多耀眼的光芒,但是卻更能讓消費者看到新能源車的希望。

文/ 江浩

主編/ 孟笑宇

chewenshe@sin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聞社 的精彩文章:

要成為爆款,其實並不困難

TAG:車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