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眼不見媽就嚎,娃娃的分離焦慮這樣破!

一眼不見媽就嚎,娃娃的分離焦慮這樣破!

帶娃是件讓人心力交瘁的事,只要一提起,很多媽媽就直嘆息,瞬間頭大!

尤其是娃娃粘人還情緒敏感,只要自己稍微離開他的視線,就開始哇哇大哭,哭得讓人神經緊繃,手忙腳亂,不得不加緊手頭的工作立馬回到他身邊!

GIF

其實,娃娃這種因為與親人分離而產生的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叫做「分離焦慮」。媽媽們不必過於沮喪,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

尤其是五、六個月大的寶寶,正在與媽媽建立依附關係,一旦媽媽離開,就容易感到焦慮和不安。

分離焦慮是孩子出生後要經歷的第一道難關,如果順利度過這一難關,下一階段的發育任務就可以水到渠成。

哪些原因會使孩子出現分離焦慮?

性格氣質

外向的寶寶一般能快速適應環境,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而內向一些的孩子可能因為膽怯、怕生,不能很快適應集體生活,因此更容易出現恐懼、害怕、大哭大鬧等情況。

依附關係

寶寶和父母相處時間越長,彼此的依附關係也越密切,加上理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能漸漸區分熟人和陌生人。因此熟悉的人離開視線,寶寶可能感到不安,甚至產生焦慮。

環境變化

寶寶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生活習慣了,突然進入新的環境(比如搬家、上幼兒園),就會不適應甚至排斥,相繼而來的便是感到焦慮和恐懼。

對孩子要求提高

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脫離了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要學著自己吃飯、穿衣、睡覺、上廁所和玩耍等,如果自理能力欠缺,一旦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就會產生挫敗感,從而導致焦慮。

雖然,分離焦慮多數時候讓媽媽們感到無所適從。但有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分離焦慮是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有助於寶寶適度抵禦外在危險因素。

相反,如果寶寶從來都沒出現過分離焦慮的跡象,反而更令人擔心,這時還需要就醫檢查、評估,排除自閉症的風險,因為自閉症幼童在面對親人或陌生人時,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親疏分別,也不會產生分離焦慮。

當然,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分離焦慮,媽媽們只要正確對待並加以引導,是可以慢慢緩解的,而且分離焦慮也會隨著孩子成長逐漸消失。

怎麼緩解分離焦慮?

和孩子分離時要及時溝通

每次分離,要提前告訴寶寶自己有事要出門一趟,很快就會回來,不是拋下他不管了,並且時不時地提醒寶寶自己的出門計劃,讓他加深記憶並理解自己。

展開短暫的分離練習

當寶寶玩耍時,可以選擇和他們短時間的分離,間隔一段時間再去找他,讓寶寶明白和媽媽分開一會還能再次見到。

進行小小的告別儀式

每次離開時,媽媽們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以相同的方式跟寶寶告別,親親他或者向他揮揮手都是可以的,但時間不要過長,一旦離開後就不要反覆折返。當孩子習慣後,每次遇到這種情況,他就會知道此時媽媽要離開,需要自己安心地玩了。

當回到孩子身邊時,安撫和驚喜不能少,可以溫柔地撫摸或者親吻他,這樣不僅能安慰寶寶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遵守承諾,與孩子建立信任

父母平日里與寶寶維持良好的互動,每次出門都在承諾的時間內回到寶寶身邊,和他建立穩固的信任感,這樣,寶寶就不會因短暫的分離而出現焦慮和不安。

也許小寶寶還不能理解幾點的含義,可以對他說下午睡醒後,或者晚餐之前這種類似的話語。

建立新的依附關係

讓與寶寶熟悉且親近的看護人來照看他,陪著他念繪本或者玩遊戲,盡量讓寶寶感到開心,長此以往,寶寶就會消除焦慮,給自己安全感,並與相關的看護人建立起牢固親密的關係。

從小培養寶寶的興趣

培養孩子獨立玩玩具、看動畫片和做遊戲的習慣,這樣即便爸爸媽媽不在他身邊,也可以通過這些讓他感到心情愉悅的東西來分散注意力,找到心理寄託和安慰。

相信很多媽媽已經看到曙光了,不過,寶寶的分離焦慮可不是一兩天就能消除的,還需要持之以恆才行。

多擁抱他,親親他,然後說一會見,試著讓自己的離開看起來尋常普通,用行動告訴寶寶,離開並不是件大事,自己很快就會回來。

#今日互動#

媽媽們都有哪些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的妙招呢?

不妨分享出來,以便大家參考

本文來源:丁香媽媽、口袋育兒、好孕媽媽等 編輯:陳陽春 圖片來源:123rf、soogif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名醫 的精彩文章:

Nature子刊:無需做手術,也能治好近視!這是真的嗎?

TAG:四川名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