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不開的結,看恭親王如何在夾縫中拼得一絲生路?

解不開的結,看恭親王如何在夾縫中拼得一絲生路?

自親政後,同治帝對西禮覲見並未多發議論,但奕等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心裡都十分清楚,其意存不甘,更何況諫台對此攻擊甚猛,同治帝每次都將此類折片發給總理衙門。帝意明朗,言路鏑射,更加上內心中禮教的焦灼,奕等不遺餘力地與各國使節進行交涉。自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外交涉中,從沒有一次談判像此次這般,如此的勇敢,如此的執著,如此的斤斤計較,如此的細密周到,一向儒雅的文祥,在談判時激動得竟把杯子摔在地上。照奕自言,「彼此往複辯論數十次,歷時逾三月,其間面折口爭,不下數千百言」,「凡有可以設難設解剛柔互用之處,為意計所到者,靡不詳盡言之」。他們將各國使節對覲見儀式的言論集為《簡明節略》4條,他們將清方要求6條與各國公使的答詞集為《問答節略》一本,於5月15日讓各國公使到總理衙門驗明畫押。根據總理衙門的請求,各國公使於5月20日發出照會,聲明「本大臣等細查前次畫押《節略》,實與中外各大臣先後面晤敘詞,其意無異,專為可靠」。一直忙到6月14日,奕等認為實在想不出任何疑問之處,才向同治帝上奏1折4片,並附上《簡明節略》《畫押問答節略》《各國照會》《給各國照會》等文件,哀言苦訴種種不得已之情節,直言說明實在無法說服各國公使在覲見時行拜跪禮,並相告:各國公使也有所變更儀制,他們覲見本國君主之禮為三鞠躬,此次覲見中國皇帝改為五鞠躬。

奕

同治帝畫像

按當時「禮教治國」的觀念,改變禮制是朝廷大政。奕等人也自知,若一旦實現西禮覲見,即刻謗論大作,且將史留「惡名」。他們要求同治帝將其上呈的全部文件及李鴻章的奏摺,「飭下在廷王、大臣,統籌全局,詳細妥議,確實奏復,候旨遵行」。然同治帝及兩宮皇太后皆知,若再進行討論,非能有一穩妥結論,反將波濤四起。就在收到奕奏摺的當日,同治帝以內閣明發上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住京各國使臣籲請覲見呈遞國書一折。現在齎有國書之住京各國使臣,著准其覲見。」

李鴻章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茅海建:《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吉田松陰以鄰為壑,儒學的普遍性規範在幕末日本走到盡頭?
賀「飛虎」的勝利!來華作戰十一個月,殲滅寇機近300架!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