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枚錯版的民國錢幣鑒賞

一枚錯版的民國錢幣鑒賞

民國成立後,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

1910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銅元的由來。

河南藏藝軒展示的這枚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錯版)重7.4g、直徑為28.69mm,其包漿濃厚自然,文字紋飾清晰可見,工藝精美,收藏價值較高。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匯聚歷史價值、藝術觀賞價值、收藏價值於一身,值得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藏藝軒 的精彩文章:

古樸方正、嚴謹莊重的崇寧重寶
明代銅鏡鑒賞

TAG:河南藏藝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