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午夜光華:加拿大遠北地區的鑽石

午夜光華:加拿大遠北地區的鑽石

在加拿大遠北地區,巨大的冰川將山頭夷為平地並侵蝕出數千個湖泊。 湖水純凈得猶如蒸餾水,終年保持著部分冰凍的狀態。 即使是 6 月下旬,有些地方的冰依然厚達 5 英尺。

加拿大的遠北地區是一片遼闊而寧靜的土地,這裡有令人窒息的美麗景色,一英里高的冰川上蝕刻出成千上萬的深邃溝壑,冰川融化之後,大量的水填滿這些溝壑形成世上最大的湖泊群。 全球最大的四個鑽石礦都圍繞在其中一個湖泊周圍:Lac de Gras 湖。

直到 20 年前,這些鑽石一直不為世人所知,惡劣的氣候為它們提供了最好的屏障,但依然擋不住頑強的人類 - 北部地區的土著部落在那裡生活了數千年,靠打魚和誘捕野獸為生。

夏至的午夜時分,北緯 62.4 度的耶洛奈夫依然太陽高照。

在夏季的 10 周內,北緯 64 度的區域基本上都是白天,有幾周甚至是 24 小時都有光照。 這個時間只夠矮樺樹、北拉布拉多茶樹、藍莓、高山蔓越莓和泥炭蘚等植被存活,為在這個崎嶇的地區遷徙往返的馴鹿群提供食物。

九月下旬就會迎來第一次冰凍和壯觀的北極光。 該旅遊指南說,這裡是欣賞自然美景的最佳場所,每年秋季有 5 萬名遊客來到最北端的城市懷特霍斯和耶洛奈夫一飽眼福。 到 12 月,溫度降至 -40°C(-40°F),但是中午時分可以看到一絲光亮。

北美馴鹿是加拿大北部地區生態環境中不必可少的組成部分。

上個世紀很少有外部人員來到這裡,為數甚少的來訪者中有一半是為了尋找寶藏,最受歡迎的是黃金,如同 1897-1899 年的 Klondike(克朗代克)淘金熱。 到 20 世紀 30 年代,淘金者向遙遠的東方轉移,進入西北地區並建立了省會耶洛奈夫。 在距離森林線 100 英里以南的地方,該鎮坐落於大奴湖北岸,毗鄰兩座金礦。 大奴湖(以居住在該區域的奴隸部落命名)是世界第 10 大湖泊,面積超過 10000 平方英里,是北美最深的湖泊,部分地方低于海平面 2000 多英尺。

環繞耶洛奈夫的樹林提供了幾乎是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最初用於搭建小木屋,此後加工為木樑和壁板。 隨著耶洛奈夫發展成為省會,淘金者很少超越樹林冒險到更遠的北部,金礦慢慢枯竭,也不再有大量金錢湧入這座城市。

GIA 資深研究員 James Shigley(詹姆斯·希格利)博士和 GIA 攝影師 Pedro Padua(佩德羅·帕多瓦)站在耶洛奈夫最古老的建筑前,這些建築可追溯至 1935 年,那時的大部分房屋均採用原木搭建而成。

半個世紀之後,另一種勘探者來到這個地區,即尋找鑽石的地質學家。

那裡肯定有鑽石。幾十年前,人們就曾在南部蒙大拿州的河流和小溪中淘鑽。 戴比爾斯想搶先一步找到鑽石,於 20 世紀 80 年代派遣勘探隊前往育空邊界附近的麥肯齊山脈尋找鑽石。勘探隊確實發現了柘榴石、鉻鐵礦和鈦鐵礦,這些礦物質告訴他們鑽石可能就在附近,但卻未曾找到鑽石源。

當時最近的城市耶洛奈夫正面臨著經濟衰退,所以當戴比爾斯選擇它作為集結區進行勘探時,當地人都很歡迎。當戴比爾斯入駐該區域的消息傳遍各處時,其它商家紛紛開始關注,其中包括高級石油公司,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公司正在這個地區勘探其他礦物質。

多年來,Charles Fipke(查爾斯·菲普克,左)和 Stewart Blusson(斯圖爾特·布魯森)穿越崎嶇偏遠的加拿大西北地區尋找鑽石。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高級石油公司派遣地質學家 Charles Fipke(查爾斯·菲普克)和一支包括另外一名地質學家 Stewart Blusson(斯圖爾特·布魯森)的隊伍前往麥肯錫山脈尋找鑽石。 與戴比爾斯一樣,他們發現了同樣的指示礦物,但標準石油公司很快就對這個項目失去了興趣。

這兩個地質學家都知道他們已經找到了線索,但熟知該地區冰川歷史的 Blusson(布魯森)明白,冰川才是關鍵。 他們帶著指標礦物跋涉在這片廣闊而貧瘠的土地上,這裡蘊藏著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超過 39 億年),因而使這個地區成為最富庶的鑽石王國。 地質學家們沒有中斷勘察,他們自己出資沿著鎂鋁榴石帶向東探索。

Blusson(布魯森)駕駛租來的直升飛機標繪航線,Fipke(菲普克)留在地面收集樣本,直到進入氣溫降到零度以下、白天幾乎消失的秋季。 三年後採集的樣品成分已強有力地證明鑽石的存在,但是由於資金即將耗盡,Fipke(菲普克)開始著手一項融資計劃,即出售他創建的一家名為 DiaMet Minerals 的勘探公司的股份。

岩石上覆蓋著地衣,加拿大遠北地區的絕大多數地方都覆蓋著稀疏的植被,這裡的生長季節只有短短數周。Fipke(菲普克)和 Blusson(布魯森)在這樣的地形中穿行了多年,探尋鎂鋁榴石的蹤跡。

在進行勘探的第八個年頭,他們發現環繞一個大湖泊的指標礦物非常驚人,但是資金再度耗盡,嚴寒的冬天也使得勘探無法繼續。 1990 年 4 月 Fipke(菲普克)返回這裡,地面仍然凍得嚴嚴實實,資金也少得只夠他多挖上一天。 就在那一天,經過辛苦的挖掘,他和他的團隊發現了更多指標礦物,包括一顆巨大的鉻透輝石,這表明他們正站在一個金伯利岩管上。

有了這些樣品,Fipke(菲普克)就能說服礦業巨頭 BHP 提供資金來完成這項工作,以換取 51% 的份額。十八個月後,戰爭席捲科威特,該公司宣布已在格拉湖找到一個世界級的鑽石礦藏。

BHP 建成了 Ekati 礦,在這裡開採礦藏考驗著 BHP 在世界上最後的原始荒野之一中建設大型礦場的能力。這些湖泊一如最初形成時那般純凈。儘管貧瘠,該地區是五個土著部落(Dene 土著部落的兩個分支、Tlicho 族、Kitikmewot 因紐特人和 North Slave Metis 人)的聚居地,他們都靠捕獵馴鹿為生,維持著延續了數千年的生態平衡。礦山建設必須確保馴鹿能夠繼續遷徙,這意味著保留所有的植被,並確保它們能夠安全地穿過礦區。

如今,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鑽石生產國。 Ekati 礦於 1998 年開業,五年後建立了 Diavik 礦,第二個五年過後又建立了 Snap Lake 礦,每個礦場相隔不超過 50 英里。 第四個礦場 - Gahcho Kue 礦 - 將於明年開業。 這些礦場加上安大略省北部的 Victor 礦,在 2014 年生產了超過 1200 萬克拉的鑽石,價值超過 20 億美元。

勘探隊繼續在北部荒原中探索。 加拿大其它地區還有兩個礦場正處於建設階段,分別位於薩斯喀徹溫省的 Fort à la Corne 地區和魁北克省的 Renard,另外還有其他礦址正在進行評估。

漫長的北極寒冬長達七八個月,銀裝素裹,湖泊冰封。 Diavik 鑽石礦場是圍繞著凍結的 Lac de Gras(格拉湖)的金伯利岩群。

極其惡劣的嚴冬帶來了各種困難,也帶來了機遇。 越過耶洛奈夫之後就沒有道路了,金伯利岩礦藏位於耶洛奈夫以南 200 英里處。 隆冬時節,湖水結成的冰堅如磐石,形成的冰路可使重型卡車為礦場補給全年的物資 - 在冰路上行駛的卡車司機所面臨的困難和危險多有記載。

在這種無情的寒冬氣候中走出至室外的危險是眾所周知的,因此鑽石礦對員工冬季外出有著嚴格的規定。 任何人均不能單獨離開工作區或在暴風雪期間外出,因為只要離開安全區幾碼,人們就會很快迷失方向並死去。

「一眨眼就可能出事。」Diavik 礦的一位監督員彈了一下響指說到。

來源:GIA

GIA、IGI及Gubelin認證寶石專家

小南

免責:本平台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圖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台使用的非原創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平台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以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石指南 的精彩文章:

揭秘!木佐祖母綠的「誕生之謎」
走進巴西,走近帕拉伊巴之鄉

TAG:寶石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