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文理清: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診治策略

一文理清: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診治策略

急性病毒性腦炎是臨床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病程較急,患者預後較差,需要及時診斷及治療。近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由美國學者 Tyler 教授撰寫的一篇綜述,詳細闡述了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診斷和治療策略。

疾病概況

腦炎是一種以意識狀態改變、發熱、癲癇、神經系統缺損、腦脊液細胞增多,神經影像學和腦電圖異常等為特徵的綜合征,其最常見的病因就是嗜神經性病毒導致的急性病毒性腦炎,包括單純皰疹病毒(HS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腸道病毒以及蟲媒病毒等。

病毒性腦炎的臨床特徵

對腦炎患者進行的回顧性研究,根據患者的臨床和 MRI 特徵將其分為「局灶型」和「瀰漫型」。局灶型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由特定腦區功能缺損所致;而瀰漫型患者的癥狀包括瀰漫型腦水腫,全身性癲癇以及精神癥狀。

兩種類型對應的病毒學病因有所不同,總結見表 1。圖 1 展示了局灶型病毒性腦炎患者的 MRI 表現。

▼表 1. 局灶型和瀰漫性腦炎的特徵及其病因

圖 1. A. 軸位 T2-Flair 像顯示一例西尼羅河病毒腦炎患者丘腦和豆狀核信號異常增高;B. 一例帶狀皰疹病毒血管炎患者左側額葉局灶性高信號,伴有腦室周圍白質改變;C. 單純皰疹病毒腦炎患者右側顳葉信號增高;D. 一例 EB 病毒腦炎患者小腦半球信號增高,以左側小腦為著。

診斷學策略

急性腦炎患者常規病毒學檢查包括 PCR 以及 RT-PCR,分別用於檢測病毒 DNA 以及 RNA。可檢測的病毒包括 HSV-1,HSV-2,VZV,腸道病毒;在小於 3 歲的兒童患者中,還可檢測人類細小病毒。如果這些檢測未能明確病因,可進行第二步及第三步檢測(見表 2)。

▼表 2. 根據患者免疫功能推薦的初始和後續病毒學評估

治療和預防

1. 抗病毒藥物:

各大指南均推薦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作為一線治療藥物,獲得 A 級推薦。對於 CMV 以及 HHV-6 相關的腦炎,可使用更昔洛韋或鱗甲酸鈉。阿昔洛韋的用法為靜脈內治療,10 mg/kg 體重,每天 3 次,持續 10 天。對於 HSV 引起的兒童(3 個月-12 歲)腦炎患者,推薦更高劑量和更長療程的阿昔洛韋治療:20 mg/kg 體重,每天 3 次,持續 21 天。

2. 免疫抑製劑:

儘管是低質量的證據,但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 HSV,EBV 或 VZV 相關的腦炎也獲得了指南的推薦。另外,有一些研究顯示採用α-干擾素治療由於西尼羅河病毒或細小病毒引起的腦炎可能有效,但未獲得指南一致性推薦。

疫苗接種可用於預防病毒性腦炎,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流感病毒、VZV 和一些嗜神經黃病毒,如日本腦炎病毒和蟲媒腦炎。

總結

病毒性腦炎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已有的和正在開發的診斷學策略可用於鑒別病毒性腦炎及其他腦炎,且有助於對病毒性腦炎病因學的認識。其治療除阿昔洛韋之外,大部分是經驗性和支持性治療。需要開發新型預防病毒感染和抑制病毒複製的新療法。

文丨轉載自神經時間編輯 | 肺克不克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染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感染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