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台灣行 | 一座島賦予人的文化氣質

台灣行 | 一座島賦予人的文化氣質

原標題:台灣行 | 一座島賦予人的文化氣質


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很容易被烙上屬於這個地方的精神印記。在一群人中,你可以輕鬆地分辨出哪個是中國人,哪個是韓國人,哪個是日本人,你甚至可以區分出哪個是東北人,哪個是台灣人……帶著文化特質的人們散發出各自獨特的味道,多元的文化讓這個世界充滿無限魅力,這種感覺在台灣感觸尤甚。


8月17日到23日,第14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台灣六地舉行,兩岸圖書出版人每年一次的盛會並沒有因台海局勢的變化而受影響。交易會期間的思想交匯與碰撞,讓兩地出版人熟識了彼此,並因此有了深層次的相互理解。湖北省是本屆交易會的主賓省,億童文教作為湖北省幼教出版行業的龍頭企業,也得以有機會深入台灣當地,感受融合著中國文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台灣文化。走在台灣的街頭,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卻又彼此交融,不管是出版人的溫文爾雅,還是藝術家的時尚先鋒,或是等待過馬路的安靜的行人,亦或是小店裡笑容可掬的老闆……台灣人身上散發出的君子之風,成了他們特有的文化特質,推動著台灣社會向前發展,這正是好的文化帶來的結果。


湖北、台灣部分領導及活動代表參加湖北館開館儀式


好的文化教人敬天愛人。有文化的人多與人為善,他懂得天地不言而有大美,他不將自己凌駕於天地萬物之上,他平和謙讓,他以君子之風超脫於俗世。哪有那麼多「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文化的包容性讓人樂於面對世界,並平等地看待這個世界,他絕不會因位高而自傲,也不會因無權而自輕。與台灣朋友聊天,總覺如沐春風,這便是文化產生的魅力。


好的文化教人求真。文化讓人知道如何撥開生活的迷霧,尋到生活的真諦,即使面對重重壓力,也能懂得化解並從容生活。圖書及文化的交流,讓我們更明白:兩岸密不可分,台灣不應該是一個充滿鄉愁的島嶼,無論歷史的長河如何流轉迴旋,歷史風浪如何起伏回落,台灣都是中國的血脈,是整個華夏民族重要一支,幸福與和平永遠是兩岸人民追求的「真聲音」。


台北夜景,攝於誠品書店前


好的文化教人懂得尊重與珍惜。深受文化浸淫的人,看得到生活的美,也看得透生活的不易,他懂得尊重,知道珍惜。這種感覺正如村上春樹寫過的,「如果我愛你,而你也正巧的愛我。你頭髮亂了的時候,我會笑笑地替你撥一撥,然後,手還留戀在你發上多待幾秒。但是,如果我愛你,而你不巧的不愛我。你頭髮亂了,我只會輕輕的告訴你,你頭髮亂了喔。」得到的用心珍惜,得不到的給予尊重與祝福,對待萬物皆該如此罷。


好的文化教人不斷進取。好的文化給人目標、催人奮進,即使身處絕境也能逆勢上揚。第14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成功召開不易,兩岸出版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不遺餘力推動文化事業的交流與發展。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圖書出版人與文化同仁們也在不斷尋求新的方式傳播文化,正如億童現在所做的:研發全新的線上線下幼兒家庭教育課程,藉助信息化手段和高品質內容,聯通幼兒園和家庭教育,讓父母與幼兒園一起科學地實施教育,培養一代新人,在推動中國幼兒教育進步的同時,推動中國家庭教育進步。


台灣同胞在湖北館駐足體驗


好的文化是成長的「墊腳石」。海圖會南投分會場設在墊腳石圖書文化廣場,謙卑卻寓意深刻的命名,讓人心領神會。每個人都是他人,尤其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墊腳石,而正是一塊塊石頭的累加,才建成了社會這座大廈。當周杰倫唱出「葡萄躲進橡木桶釀出時光,夏日在玉米齒縫中遊盪,我為你準備的四季正在生長,我將你交給另個他,遠遠看著你們幸福,像前世我們有過的模樣」。我們看到了歲月的流失,看到了一代代的成長,看到了文化精神的傳遞。


文化需要智慧的傳承,這種傳承需要愛與教育。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不是人類社會物質財富和世俗幸福的附庸。好的教育必定是讓一個生物人轉化成長為一個文化人、社會人的過程,這種轉化能讓他(她)在未來的生活中,從容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一個過度消費教育、急功近利的時代,優秀的文化則可能成為這一切的定海神針。



台灣行政院前院長孫運璿曾寫信給兒子:「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歲月流淌,當文化能夠在你我之間、並向下傳遞時,我們便擁有了美麗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童父母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億童父母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