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1847年狀元榜,這屆同學太牛X了!

1847年狀元榜,這屆同學太牛X了!

1847年狀元榜,這屆同學太牛X了!

這是一張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文狀元榜單,在這年的科舉考試中,有不少中國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金榜題名!例如第一甲第一名張之萬、第二甲第八名沉桂芬、第三十六名李鴻章、第三十九名沈葆楨、第六十名郭嵩燾、第三甲第六名馬新貽、第一百四十名的朱次琦,都是榜上有名。

1847年狀元榜,這屆同學太牛X了!

朱次琦雖然不是在政軍界叱吒風雲的人物,但卻在學術教育上享有盛名,戊戌變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康有為,就是朱次琦的學生。張之萬、馬新貽雖然不是歷史教科書上的要角,但是他們也都曾任一方大員。事實上,清末名臣張之洞即是張之萬的從弟,馬新貽則是清末四大奇案中刺馬案的受害人。

1847年狀元榜,這屆同學太牛X了!

沉桂芬曾任軍機大臣,與李鴻章、馬新貽、沈葆楨等同年及第官員,在那個東西相遇的紛擾年代中,共同見識到西方科技的先進與優越,他們相互援引、形成了非正式的政治同盟,對於清朝洋務運動有很大的貢獻。沈葆楨除了在太平天國之亂中立下戰功外,更參與牡丹社事件對日交涉。

1847年狀元榜,這屆同學太牛X了!

第二甲第六十名的郭嵩燾,則是一個充滿波瀾萬丈思緒的故事。他入仕後,跟隨曾國藩參加湘軍的組織工作,對於擊敗太平天國做出了相當貢獻。而在1876年,郭嵩燾奉派出使英國,成為中國傳統天朝體系結束後、第一位派駐外國的外交官員。

他對英國及歐洲政治、社會制度留下深刻印象,據說他還是第一位使用電話的中國人。但是當郭嵩燾準備和國人分享他的使歐經驗時,保守派官員紛紛起而彈劾,說他對洋人讚譽有加定是有二心於英國。

1847年狀元榜,這屆同學太牛X了!

因此郭嵩燾回國後,不但沒有能留在權力核心,反而被迫黯然退職。他死後,朝廷甚至連不費一文的謚號,也吝於頒贈。對於一個進士來說,這種名譽的相對剝奪,確實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郭嵩燾的見解超越了他的時代,也正因為他的智慧與真知灼見,而讓他成為洋務運動中的悲劇性人物…。至於郭嵩燾的同年、那位官運明顯比嵩燾要強勁得多的李鴻章,則又是另外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了。

要說古代的考科舉,可比現在難多了。在清代,南方和西北邊疆地區的舉人到北京應試,路上的行程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途中萬一遇到綠林好漢或生病,可能連小命都要賠上。

很多落榜考生乾脆在京城做起了「北漂」,繼續等待下一屆考試。根據中國教育史研究者李林統計,晚清時,全國每次參加鄉試的考生在16-18萬左右,從中選拔5000-6000人成為舉人,錄取率大約在3%左右,而目前我國高考錄取率在75%,是古代的25倍。

更悲慘的是,就算千辛萬苦考中了,還不一定能當官出仕。晚清考中進士的候補官員一抓一大把,想要等候實缺,有的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幾年。不過跟古人相比,現在的高考似乎幸福多了。唯一不爽的是,古人是一邊生兒育女,一邊備考,你想談戀愛還得等考完再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