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知清政府對上狡猾璞鼎查,看英方如何設置圈套?

無知清政府對上狡猾璞鼎查,看英方如何設置圈套?

富有殖民經驗的璞鼎查,看出清政府1842年9月1日照會的機會。他於9月5日復照耆英等人,對其照會中本屬中國主權、內政或符合國際慣例,且無關緊要者,予以同意;對於拱手相讓的,則表示歡迎:對於不合《中英南京條約》的款項,予以拒絕;而對於其他各款,或進行辯解,或設置障礙。璞鼎査復照中值得注意者為兩點:一是關於關稅問題。璞鼎查以偽善的面目出現,引誘耆英到廣東或其他地方,討論本屬清政府可自行決定的關稅稅率問題。二是關於另訂條約。他稱言,耆英照會中所提款項「內有數件,甚屬重要,應當另繕—單,附粘本約,以便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均准施行」,若耆英同意,可以由他起草,「另寫一單」。這實際上提出了另行訂立條約的要求,儘管璞鼎査使用了「附粘」的名目。從「添注」到「附粘」,即從對條約詳加說明到另訂條約,事情性質完全變了。璞鼎査復照中的這兩條,正是此後《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的由來。前已敘及,《中英南京條約》本已是和約,中英本可不再訂約,很明顯,璞鼎査在其照會中,設置了兩個大圈套。

璞鼎查

《南京條約》文本

愚昧的清政府,沒有認清其中的利害,果然上了璞鼎查的當。9月21日,耆英、伊裡布等人上奏,「查該夷請求各款,雖已定有和約十三條,惟一切善後事宜,尚須明晰妥議,立定章程,畫一辦理,方可期一勞永逸,永杜兵端」。道光帝對此諭令:「俱著照所議辦理。此外尚有應行籌議事宜,著耆英等通盤酌核,悉心妥商,切毋稍留罅隙,致滋後患。」耆英奉旨後,準備赴粵與璞鼎查進行談判,並在與璞鼎查相見時告知,「所有稅餉一切事宜,俟十月內(系夏曆)到粵後再行妥議。」此時,道光帝已任命耆英為兩江總督,改派伊裡布為欽差大臣、廣州將軍,並命「所有稅餉辦理及一切通商事宜,著耆英通盤籌畫,與伊裡布詳細商酌,務臻妥善,以便伊裡布到粵後,逐款議定,俾得日久相安,無滋流弊。」伊裡布奉旨後,隨即動身前往廣東,並照會璞鼎查,在廣東舉行談判,「將稅課章程逐一會議完竣。」

以上決策過程,充分暴露出清朝君臣對國際知識的無知程度。他們在戰爭中被打怕了,害怕新的戰爭,要求消弭一切可能導致釁端的因素,達到「萬年和好」的目的。但是,他們的無知,又使他們將許多本可由清政府自行做主的事務,去同老奸巨猾的侵略者進行交涉。不知道交涉的本身,就潛含著須得到對方同意的意味,就已經損害了自己的權益。結果在英方的引誘下,清政府去與英方談判本來無需討論的新的條約。

道光帝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茅海建:《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桂良、何桂清抗旨連奏,能否保住大清關稅?
面對丘吉爾的訪華示意,蔣介石是否能忠於中印之間的友誼?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