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從「聞到狗肉香,佛爺也跳牆」到抵制狗肉節,中國人怎麼開始不吃狗肉的?

從「聞到狗肉香,佛爺也跳牆」到抵制狗肉節,中國人怎麼開始不吃狗肉的?

狗肉近幾年在我國都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話題,從近幾年愛狗人士大鬧狗肉節和抵制狗肉後便愈演愈烈,其實這種事情早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中國人吃狗肉其實由來已久,「抵制狗肉」也經常發生,其中就有數次幾乎讓狗肉從國人的餐桌消失,那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吃狗肉的呢?

狗肉其實最初並沒有這麼不堪,甚至應該說是一種「上等」的肉食,在《說文》中就曾提到,古人會選擇肥大的狗來祭祀,所以「獻」字的右半邊是個「犬」字,說明在最初這已經是人們眼裡最好的肉才會用來祭祀給祖先或者神。

最早的抵制吃狗肉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北方多是游牧民族,狗在他們眼裡則是放牧的守護者。而南方雖然是漢人證券,卻因為當時佛教興盛,而狗肉在佛教典籍里為不潔之物,也是禁食,所以當時一度禁止屠食狗肉。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戰亂和物資匱乏,狗肉再次回到了人們的餐桌,直到北宋年間再次禁食狗肉。不過這次的原因比較奇葩,是因為宋徽宗屬狗。但是當時民間依然有屠狗販肉的行為,「掛羊頭賣狗肉」的成語也是從這個時候來的。

等到再一次全國性的大型禁止吃狗肉則到了清朝,因為傳說努爾哈赤被李成梁追擊時有隻大黃狗和烏鴉救了它一命,所以清朝時期也是禁止吃狗肉和烏鴉肉的。當然當時民間狗肉也沒有那麼盛行了,因為當時物資較為豐富,而狗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長時間扮演著一種地下的角色,像「狗腿子」「狗吃屎」等詞語彙總就能看出古人對狗的態度,所以當時就有「狗肉不上席」的說法。

在當時雖然民間也有一些人吃狗肉,但大多是一些底層人民或者叫花子之類的角色,而用來招待客人等正席是絕對不能用狗肉的。知道民國抗戰時期以及見過初期建國初期那段物資匱乏的時期,狗肉再次被人們端到了餐桌上。不過這個時間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狗肉在人們餐桌上出現的也越來越少,只剩下少數地區還保留有吃狗肉的傳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好吃哦 的精彩文章:

茅台申請國酒九度敗北,那還有什麼酒擔得起這個稱號?
秋季正適合吃的蓮藕,但是在挑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這兩種一定不能買!

TAG:好好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