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科技強勢崛起,平安的轉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金融科技強勢崛起,平安的轉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以AI技術為代表的智能化浪潮席捲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已加速到來。對傳統金融企業而言,轉型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唯一選擇,但轉型的方向是什麼?終點又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中國平安的答案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2017年,中國平安確立「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啟動從「資本」驅動型向「資本+科技」雙驅動型轉型:聚焦大金融資產、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將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區塊鏈等技術廣泛運用於客戶經營、渠道管理、客戶服務以及風險管控四大業務領域,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強化風控和改善體驗。

經過近一年的探索運作,平安於近日交出了一份超市場預期的答卷。8月20日,中國平安公布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593.39億元,同比增長23.3%;凈利潤647.70億元,同比增長31.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0.95億元,同比增長33.8%。其中,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業務發展迅速,實現營運利潤46.07億元,在集團營運利潤中的佔比持續提升。

這些數據說明,平安轉型科技驅動公司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在實際業務中;也標誌著平安順利從經營風格最保守的金融保險行業,走向了時代最前沿的科技行業。

金融科技正成為新風口

平安不是唯一一家謀求轉型的金融服務機構,這些年,中國耀盛、先鋒集團、中誠信國際、用友網路等一批老牌金融服務機構先後布局轉型升級戰略,欲借智慧化改造逆襲。同時,阿里、騰訊等互聯網科技公司也開始挖掘流量背後的數據金礦,將觸角伸向金融領域。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已成趨勢。

站在金融行業的立場看,科技正在顯著改變金融業的基本要素。一是成本和效率的優化。伴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對更多底層運行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幫助降低人工成本、交易處理成本、提升服務效率。

二是風控管理。金融的本質是融通、經營和控制風險的生意,光有錢不行,關鍵是風險定價能力。這個能力越強,資金成本就更低,資源配置就更有效。未來,或將可以通過更加成熟的大數據平台與業務數據結合,進而主導到交易風險監測、授信額度、貸後風險等判定。

更重要的是,金融+科技的布局也賦予企業在資本市場更多想像力。如今,科技的發展已經讓行業邊界越來越模糊,無論是智能硬體生產商、互聯網公司,還是金融集團等更多傳統企業,都有可能從既有起點業務,進行新的拓展。技術給傳統企業帶來了創新顛覆力、新的商業模式和更大的延展空間。

以轉型中的平安為例,「金融+科技」的布局不僅提升了自身傳統金融業務的競爭力,更搭建了生態圈與平台,對外輸出創新科技,進而帶動產業升級。所以與其說是它一家金融集團,不如說是一個更具有想像空間、更富有故事性、更適合投資的科技公司。

賽道擁擠,平安亮出「助跑器」

當然,戰略再好最終還是要靠執行力來落實。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這條擁擠的賽道上,已經擠滿了眾多實力相當的競爭者,想要站穩腳跟不是件易事,關鍵還是要鞏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平安來說,豐富的金融場景和持續投入的技術研發就是最有利的「助跑器」。

過去十年,平安集團累計投入500億做科研,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擁有「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區塊鏈」五大核心技術。目前,平安大數據平台已有超過500人的大數據科學家團隊,科技研發人員超過兩萬名。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平安區塊鏈技術等在上百個場景中應用。

同時,平安與國內外眾多頂尖高校、研究機構、科技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申請的專利數量居國內金融業第一。截至2018上半年,平安集團的專利申請數累計達6121項,較年初增加3091項,涵蓋智能認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技術等。

儘管相較於金融業的同行,平安的先發優勢明顯。但面對資金和技術均強勁的BATJ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平安尚無法獨領風騷。不過好在憑藉多年保險、銀行等領域的深厚積累,平安擁有大量現成的應用場景和客戶群,從金融、醫療到汽車、房產和智慧城市等,一旦技術開發出來,就可以馬上應用,這是互聯網科技公司無法比擬的。此外,互聯網科技公司還缺少傳統金融的智慧,即怎麼尊重金融的規律、怎麼尊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在這一點上,平安等深耕金融領域多年的企業則有更多的管理經驗。

築實高科技含量的護城河

平安的科技轉型不僅意在提升傳統金融業務的競爭力,其實更是探尋平安未來發展的核驅動力。

眼下,各家都在跑馬圈地,傳統金融機構主動出擊,積極布局金融科技。平安之外,太保、人保、國壽等大型險企紛紛將「數字化」作為轉型的重大戰略,同時,中小險企也在積極探索,同方全球人壽智能個險系統「宙斯」上線、德華安顧把「數字化」定位為公司與個險渠道並駕齊驅的公司戰略、招商信諾與網易達成合作,推動公司業務數字化升級。銀行業也不例外,一向以「創新」著稱的招商銀行,積極打造金融雲,還推出首家「微信銀行」;工商銀行則成立了七大創新實驗室,包括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大數據和互聯網金融,覆蓋和貫通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社交生活的互聯網金融整體架構。

互聯網科技公司結合自身優勢,逐步將金融深度植入各類生活場景之中。芝麻信用是螞蟻金融科技輸出的急先鋒。「信用生活」已全面覆蓋出行、住宿、旅遊、餐飲、購物、文娛和社交等場景,成為鏈接各個消費生態的關鍵中樞;京東金融則形成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支付、金融科技等眾多事業部,並在重組後開始布局海外業務。以財付通為起點切入金融的騰訊,「連接一切」是其終極戰略目標,業務定位傾向於打造開放平台,發揮「連接器」作用,故其金融業務多為渠道、流量入口、平台等模式,強調合作共生。

儘管與BAT相比,平安集團的互聯網用戶數算不上佔優,但增速夠快,且高凈值的用戶群體也頗具競爭力。數據披露,截至上半年,平安集團互聯網用戶量同比增長20.6%至4.86億,APP用戶量同比增長46.2%至4.21億;每個用戶平均使用平安2.3項線上服務,同比增長12.7%;用戶活躍度逐步提升,粘性持續增強,年活躍用戶量達2.39億。

龐大的用戶群,加上強勁的金融主業,以及在科技投入與結合傳統業務方面的先發優勢,都將構成保護中國平安價值的新的護城河。中國平安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金融公司,或者綜合集團,其在金融科技的布局已經與傳統業務水乳交融,更是可以單獨輸出技術變現。

從這個層面來看,平安的成長經歷也為其他金融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示範意義——科技已成為傳統企業新的引擎和盈利增長點,可以給公司的價值帶來飛躍式的提升。所謂贏科技者贏未來,面對不斷湧現的新技術,唯有積極擁抱變化,方能踏准節拍、抓住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小米終於確定了發行價,但540億美元估值投資人還是覺得貴
歐洲出境游熱潮下,EasyEuro想從實時退稅切新零售業務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