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港媒:蔡當局硬「去中國化」只會適得其反

港媒:蔡當局硬「去中國化」只會適得其反

台灣「教育部」課審大會日前決定,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分域,中國史被納入東亞史架構,將不再單獨存在。這一決定引發兩岸輿論強烈質疑與批評,台灣十多名大學教授16日發起「堅決反對不符合歷史教育的新課綱」聯署,批評新課綱是一份捨本逐末、徹底「去中國化」且急就章的課綱。

香港「中評社」24日發文稱,回顧過去,每當別有用心者主政,均會對歷史課綱進行「去中國化」的調整,以此實現其「文化台獨」的目的。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時代,台灣史首次成為中國史中的獨立單元;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時期,台灣史脫離中國史獨立成冊,歷史課本被劃分為台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蔡當局則變本加厲,直接去除中國史,完成了「去中國化」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步,令不少「台獨」人士形喜於色、彈冠相慶。我們以為,台灣當局切莫掩耳盜鈴、誤判形勢,以為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念轉動。要知道,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最終只會陷入「適得其反」的困局。

首先,以政治操作裹挾歷史教育,有悖學科規律,終難行穩致遠。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匯總起來的「百科全書」。把這本百科全書好好傳授給下一代,是古往今來海內海外人們培育青年、教導青年的通行做法。可以說,青年接受了怎樣的歷史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具有怎樣的心胸視野,怎樣的精神氣質、怎樣的競爭能力。然而,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不惜將歷史教育變成政治的工具。台灣學生不僅無法學到中華5000年文化的精髓,還不得不接受「台獨」學者們在書齋里為附庸政治而臆造出的產物。台灣文史學教育者也不得不違背學者應有良心,被迫在課堂上對台灣人實施愚民教育,把台灣人當傻子、把台灣人變傻子,大力強調日本為台灣帶來的積極影響,極力淡化台灣人的抗日歷史。同時,還須殫精竭力對一些本土史中無足輕重的東西拔高度、挖潛力。可以說,課綱改動不僅是對歷史的極不尊重,也是對教育的極不負責。

我們以為,人文教育必須符合社會實際,必須符合學術規律,種下政治「硬坳」的怪種,就要面臨顆粒無收的風險。蔡當局應該不會不記得台灣本土語言教育的慘敗經驗,2001年,陳水扁規定小學增列「本土語言」為必修課程,以政治力在校園猛推閩南語教學。但17年教育之後,台灣學生反而普遍不說閩南語。原因很簡單,陳水扁推行「本土語言」只是為了達成其政治目的,嚴重悖離了現實社會,致使台灣學生對閩南語有著根深蒂固的天然反感。同樣,「去中國化」的扭曲歷史教育不僅對台灣青年毫無幫助,還會嚴重削弱他們的競爭力。隨著台灣居民居住證等台灣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出台落實,台灣青年到大陸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則讓台灣青年面臨更廣闊舞台的檢驗。屆時,他們要與大陸傳承了五千年文化底蘊的青年尋找共同語言、進行機會競爭,要在東方文化復興的歷史大背景下在西方世界樹立自己的文化標識和精神旗幟。那一天,他們終會發現自己所接受的「400年歷史教育」是主支不分、以論代史、去精取糟的產物,這必然會讓他們感到捉襟見肘、力有不及。到那時,不補中國史這堂文化課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而再學習的過程又勢必漫長而痛苦。我們相信,台灣的家長們也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下一代因為政客的居心叵測而陷入如此境地。

其次,台灣文化的根源是中華文化,文化失根必將導致台灣社會失力。「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雖然歷史的特殊處境使得台灣文化呈現出多元面貌,但台灣這塊土地上大多數的生活習俗、價值信仰還是源自於文化中國。佛陀媽祖香火不絕、國文國語通行無阻,華夏文明的種種元素構成了今日台灣市井街頭的面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開拓精神鑄就了台灣經濟今日之活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中華傳統美德奠定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底蘊。毋庸置疑,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主體,更是台灣同胞引以為傲的台灣特色、台灣成就、台灣價值的精神源泉。

歷史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民進黨當局斬斷中華歷史之根脈,等同於棄置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所蘊含的偉大財富,絕非台灣短暫的本土史所能替代,絕非為南洋島嶼的土壤所能孕育,更絕非任何東西方殖民者所能賜予。我們認為,蔡當局把中國史作為外國史,把忠孝節禮作為外族價值,必然會使台灣文化因失根而成為飄蕩在太平洋上的浮萍,台灣的文化魂、人心美、發展力也將因此失去源頭活水。屆時,台灣民眾勢必承受歷史回憶與客觀現實脫節之痛、核心價值觀崩塌混淆之苦,已有的族群對立、統獨矛盾、政治撕裂現象會愈發嚴重,台灣社會之精、氣、神恐將就此沉淪。

古人云,「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民進黨當局以為,切斷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民族、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紐帶,就可以構建全新的「台灣認同」甚至「台灣民族」,進而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國」。我們認為,蔡當局這樣的做法非但不能改變兩岸關係最終統一的結果,反而會直接影響台灣的底蘊、台灣的未來,讓「亞細亞的孤兒」自此走向更加孤單的道路。

針對台灣教育部門欲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一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8月15日回應稱,民進黨當局上台以來,破壞兩岸關係政治基礎,支持縱容形形色色的「台獨」分裂活動。如有關報道屬實,強行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就是在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台獨」分裂行徑的又一實證。不僅荼毒台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去中國化」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結。民進黨當局的這一倒行逆施,已遭到台灣社會強烈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更加強有力的遏制和打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越南官方否認允許台企掛「中華民國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陸客赴台再減少50萬?陸委會否認是因為其嚴審

TAG:港台第一觀察 |